Steph專欄 / 理解六大精神疾病的13部入門電影(下)  

2015/04/07|
by Steph
文/ Steph

上篇介紹了較為冷門,也學術味較重的三大疾病,下篇介紹的精神疾病題材則較為普遍,卡司更隆重,演員在片中靠詮釋患者的演技大放異彩,包含尼可拉斯凱吉、愛德華諾頓、約翰庫薩克、李奧納多狄卡皮歐等等。不知道有沒有寫到大家心目中的那幾部呢?

強迫症

⟪火柴人⟫ (Matchstick Men)

Roy (尼可拉斯凱吉 飾)是個患有強迫症的職業騙子,不善與人交際的他卻能在這行裡發揮戲中戲的演技,毫不讓他的疾病削弱他行騙最需要的說服力;但他的生活一團遭,離婚後就一直一個人生活了十幾年,將心力大部分投注在整齊度、塵埃、地毯、門把上面,這些對一般人來說微不足道的小細節,對他來說甚至到了攸關生死的地步,任誰都不允許侵犯。這些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小事,沒想到有一會讓親情凌駕之上。不論是不是真的血緣之親的女兒,都讓已經一個人生活已久的Roy走出他自設的牢籠。

雖然到最後他被自己最信任的兩個人欺騙,但我不得不感謝冒牌心理醫生的存在,讓Roy看清這個牢籠是他自己走進去的,並用自己的力量去克服。

對於強迫症,我們可能知道症狀是一直不斷重複某種行為,但不知道的是,其實強迫行為發生前,會先有強迫意念(如擔心地毯弄髒、一直懷疑灰塵從門縫進來);若壓抑強迫行為,則會產生極度焦慮或恐慌。這也是有些評論所說Roy還患有焦慮症的原因。



延伸:⟪愛在心裡口難開⟫(As Good As It Gets)

、解離性人格疾患/多重人格/人格分裂症

⟪驚悚⟫ (Primal Fear)

這個疾病相關的電影已經多到一隻手數不完,詮釋這樣的角色對演員來說常是能夠證明演技的挑戰,講到這裡就不得不先提一下本人最喜歡的好萊塢男明星,愛德華諾頓(Edward Norton)。他與多重人格症還真有緣,還記得小時後看到⟪驚悚⟫時對他的演技感到震懾,後來又看了⟪鬥陣俱樂部⟫ ,於是從此深深愛上他。

解離性人格疾患早年被稱作多重人格(更早在精神學還沒發展的時候,應該叫做附身),罹病原因通常是幼年遭受到性與暴力傷害,身體的保護機制自動產生的人格。患者通常有兩個以上的獨立人格,而且常常性格差距甚異,且人格與人格不一定知道對方的存在。

解離性人格疾患的電影,最精采的莫過於能夠看見人格切換的過程,人格們講話的語氣、眼神、表情,甚至連字跡都不一樣。⟪致命ID⟫(Identity)裡約翰庫薩克被質詢的過程,在鏡像中看見了不同的自己、⟪驚悚⟫中愛德華與警探對質的過程都極為精采,兩個人也都因此被提名多項大獎。

大多數這類的電影與犯罪懸疑脫不了關係,且都由同個演員飾演多種人格,除了表現精湛演技之外,為的是營造最後結局的驚喜感;而⟪鬥陣俱樂部⟫算是此類型電影中較特殊的,由兩個演員詮釋不同人格,整部電影所強調的也不是「原來我是殺人兇手」這種大轉彎,而是隱喻性的諷刺和人生哲學,在此類型的片中開創另一條路。



延伸:⟪捉迷藏⟫(Hide and Seek) 、 ⟪藏身處⟫(Shelter)、⟪三面夏娃⟫(The Three Faces of Eve)

精神分裂症

⟪隔離島⟫ (Shutter Island)

精神分裂症源自於德文Schizophrenia,意思是分裂的心,在2014年台灣異名為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的症狀常常與多重人格搞混,因都會有妄想、幻覺的症狀,但其實兩種病症很不一樣。精神分裂是腦部的化學物質失調,造成患者認知失調,將現實與認知分開,思考紊亂、邏輯不穩定、妄想等,是最常見的症狀。繼⟪美麗境界⟫之後,⟪隔離島⟫算是將精神分裂症、演技、劇情氣氛融合得淋漓盡致的佳作,第一人稱的視角一路帶領觀眾,從一般的現實等於認知的直線思路,進入主角的意識中,然後體驗現實與認知分開的分歧思路。只是⟪隔離島⟫的故事背景設定似乎更為極端殘酷,是在一個以禁閉與隔離盛行的精神病院時代,法律對於這樣的患者的治療方式常是極端的電擊或腦部前額葉切除手術,是電影中當已經分不清楚虛實的李奧納多,卻還是清楚燈塔所代表的恐懼。

如果你到最後有一點點懷疑自己的眼睛跟邏輯,那某種程度上你也能體會患者的世界了。



電影畢竟不是學術文章,娛樂性質還是偏重,也許導演太刻意操弄氣氛、演員太刻意表現演技,使患症有些許失真;但若不是以這樣的形式進入我們的生活,一般人很難願意主動了解、甚至親近這些需要我們關注的疾病,不以害怕的心或異樣的眼光去看待。

上下兩篇所探討的精神疾病為電影常見題材,相關電影族繁不及備載,以上完全以筆者私心喜好收錄,若有興趣可以一起分享心中經典款。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