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這不是我看的《星際效應》:好萊塢電影頭七習俗的完美移植

2015/10/29|專欄評論
by seboxhong

文/ Sebox


由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最新作品《星際效應》(Interstellar),講述一名退休飛行員庫柏因緣際會獲得上太空的機會,但他必須要承受已經失去過母親的孩子們,又要被身為父親的自己拋下的壓力,然而為了全人類的未來努力,儘管會錯過他們的成長,甚至回到地球時很有可能會與他們的年齡一樣大,庫柏還是決定踏上這段救贖之旅。《星際效應》在口碑及票房上都創下了非常優秀的成績,不論是諾蘭習慣使用的實景拍攝令人讚嘆,或是其中對於相對論的解析與論述幾乎完全準確,《星際效應》都讓觀眾們在IMAX的大銀幕上體驗了一趟關於愛與後悔的太空之旅。


然而,也許我們可以這樣看,《星際效應》其實是用好萊塢的優秀劇本,加上太空旅行一定會有的驚人視覺饗宴包裝起來,講述我們熟知的頭七習俗的電影。庫柏在離開地球穿越蟲洞就已經死去了,接下來的一切都存在於庫柏的意識當中,所以當庫柏從米勒星回到太空船時,故事告訴我們時間已經向前推進了 23 年,庫柏看著孩子們從小小的螢幕上留言給他,其實就是將每年掃墓時,子孫到墓碑前對已故的親人們致意的景象。



若是這樣,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死亡這個議題,在物體穿越蟲洞的時候,我們所認知的時空基本上已經扭曲,如果我們將死亡之後人去了哪裡這個無解的問題放入平行時空的論述中,可以簡易地得出一個人死後就會到達另一個平行時空的答案。正如電影中庫柏意識到自己身處在四維超正方體之中,可以利用與我們所存在的時空非常微小的連結,做出細微的改變傳達訊息,就類似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遇見的靈異現象,只是在這個論述之下並不是神、鬼、人的分別,而是存在於相對不同的平行時空裡的靈魂。


在電影中庫柏的台詞也為這個理論埋了伏筆,他對他爸爸說父母未來都會成為孩子的鬼,而墨菲在與庫柏的談話中也討論到,從書櫃上掉下來的書本所產生的摩斯密碼,是鬼要給墨菲的訊息。在最後我們看到庫柏努力於四次元空間對三次元空間(我們所處的次元)傳送訊息,利用摩斯密碼試圖告訴過去的自己「Stay」,也再次證明了庫柏就是墨菲口中的「鬼」。


interstellar-tesseract


所以我們反過來回頭過去思考導演的目的,就會發現諾蘭利用物理科學的理論來探討人生而在世的種種思維,宿命論也好,外星生物也好,我們所處的三次元時空其實限制了我們在這些議題上更廣闊的思考空間,諾蘭試圖告訴我們的正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字面上的概念。當我們在回到頭七的習俗或是我們對於鬼的認知時,就會了解我們不過都是沙盒裡的貓、置物櫃裡的小外星人或是巨大有機體袋子裡的一顆玻璃彈珠。掙扎於哲學、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思考邏輯,人類總是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所以回歸到生與死最原始的相對關連,是人、是鬼或是外星人,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感知這個世界,僅此而已。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