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2016年坎城影展電影筆記(三):《Slack Bay》的荒謬與《Toni Erdmann》幽默

2016/05/18|專題報導
by JeanLin

文/Jean


主競賽片:《Slack Bay》


已經在坎城影展拿下兩座評審團大獎的法國導演布魯諾杜蒙(Bruno Dumont)今年帶著最新喜劇作品《Slack Bay》(Ma Loute)第三次角逐金棕櫚。故事主要描述在法國南岸的 Slack Bay 經常有遊客離奇失蹤,在那邊住著一戶的「擺渡人」人家,每年夏天也會有一個名流家族來度假,因此牽扯出一連串稀奇古怪的事件。


雖然是一部喜劇電影,但其中也包含了懸疑、愛情等元素,從警官搜尋失蹤原因來帶出擺渡人家庭不為人知的駭人秘辛,同時也比對出與名流家庭之間不同階級的差異。有不少誇張、荒謬的表演確實令人開懷大笑,但同樣的橋段卻一再重複使用難免顯得疲弱。其中男女主角的背景充滿了許多令人好奇的疑點,卻可惜並沒有更深入探究,劇情的展開程度也讓人摸不著頭緒,唯一有趣的是大滿貫影后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noche)的超破格演出。


ee763af738a08f4c18587974f6d786f0ddbce76f


主競賽片:《Toni Erdmann》


德國女導演瑪倫阿德(Maren Ade)繼 2009 年以《完美第二對》(Alle Anderen)拿下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後,今年以第三部長片作品《Toni Erdmann》首次入選坎城影展競賽片,劇情主要描繪一對父女之間的關係。


Peter Simonischek 飾演的爸爸在學校兼差教小朋友彈琴、唱歌,老愛捉弄人的個性經常讓旁人不知所措,但是卻跟自己的女兒關係疏遠。為了想要了解心愛的女兒忙碌的工作內容,索性讓自己放了一個長假,並且來了個無預警的突襲,甚至還化名成 Toni Erdmann 試圖融入女兒的日常生活。而 Sandra Hüller 飾演的女兒 Ines 就是一名現代都會女子,一股衝勁放在事業上卻疏於對家人的關懷,甚至認為父親的突然造訪只是讓她徒增麻煩。


雖然聽起來似乎就是現在一般社會上經常發生的狀況,不過整個故事的發展加上兩位主演彷彿真是一對父女般的自然演技,更能讓每一個觀眾在觀影過程中貼近最真實的人生經驗。父親的熱情對比女兒的冷淡,凸顯出現代家庭的普遍現象,隨著劇情推進,也能逐漸感受到女兒開始接受父親愛她的方式,甚至也慢慢開啟了像父親愛搞怪的一面,每幕每刻都滿溢著歡笑與淚水。


231fc41526599f0472eb179efaa674072312fd04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