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完美致敬還是老調重彈?好萊塢電影產業的新武器:「互文性」

2016/05/27|專題報導
by seboxhong

文/ Sebox


隨著艾瑪華森(Emma Watson)飾演的《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真人版釋出全新預告,也有網友製作了 1991 年動畫版本與 2017 年即將上映的真人版本,在預告上面的差別,影像分析師 Nerdwriter1 製作了一個有趣的影片,從好萊塢目前的產業現況來討論「新好萊塢資產」,也就是電影的「互文性」(Intetextuality)。


「互文性」簡單的來說就是在作品中使用過去已經存在的文本內容,不論是電影、書籍,甚至是真正存在的一個物件,作為一種致敬、一種連結,或是一個玩笑。不過在現在的好萊塢電影產業中,似乎出現了另外一種「互文性」,透過數不清的續集、系列、三部曲、重開機等等,讓不同的電影在同一個宇宙觀裡面出現,而這樣的作法意圖產生一種「互文武器」(Weaponized Intertextuality),讓觀眾在觀看的時候能夠直接被觸發過去生命經驗的共鳴,而進一步感到對於這個作品的熟悉以及喜愛。


例如我們在《Star Wars:原力覺醒》裡面看到芮、芬恩以及 BB-8 一起跑向千年鷹號,韓索羅與丘巴卡重回千年鷹號,或是 BB8 把一塊布幕打開看見了 R2-D2,這些都讓觀眾在觀看的時候能夠感受到一個系列的延續,甚至是一種共有記憶的象徵,也就是「哇!是R2-D2耶!」這樣的反應,然而這樣的作法卻讓「互文性」的意義慢慢失去靈魂,而只剩下譁眾取寵的功能。


然而,我們也看到查克史奈德(Zack Snyder)在電影《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裡的作法,太多與漫畫致敬甚至一樣的畫面,如同過去他在《守護者》(Watchman)的作法一樣,幾乎每一個鏡頭都是來自漫畫的設定,這樣的作法的確忠於原著,卻也失去了一個作品的原創性。


在目前好萊塢的現況看來,想要《哥吉拉》(Godzilla)的電影可以賣到 3 億美金,那麼這樣的互文基本上一定會是電影的附屬品,接下來我們即將看到《魔鬼剋星》(Ghostbusters)《憤怒鳥玩電影》(The Angry Birds Movie)《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兒》(Finding Dory)等等的續集、重開機以及改編作品,甚至是電玩改編的電影作品《魔獸:崛起》(Warcraft),這些也都在利用對於某一特定文化內容的共鳴,讓大家能夠更快與這些電影產生連結。


當然,「互文性」並不是電影的一個缺點,而單純只是一種特性,又特別在這個影片裡面講到的「互文武器」,並不代表所有的作品中採用「互文」的作法都有問題,反之,在電影中看見熟悉或是有共鳴的片段,觀眾更容易獲得與這個作品的連結,也更能夠增加一個作品的張力以及可看性。或許真正重要的不是「互文」這個形式,而是創作者們如何真正讓「互文」這件事情成為幫助電影的助力,而非賺更多錢的武器。


完整影片: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