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止專欄 / 《親愛媽咪》:無關乎愛的現實

2016/08/03|
by 辛止
文/ 辛止

在將兒子送回醫院治療之前,一連串沒有對白的畫面依照生命的時序在黛的腦海裡流淌,一幕流向一幕,史蒂夫的未來逐漸成形,一切明亮溫暖。配合義大利作曲家 Ludovico Einaudi 的《Experience》作為背景音樂,將我的情緒推到高峰。

這幾乎是每個母親普遍的希望——看到子女的生命平安幸福,但對黛來說特別困難。這個世界從來沒有公平過,所以美麗的黛失去丈夫,兒子不斷地被流放到社會邊緣,社會不是不善良也不是沒有同情心,但終究都是限時限量的。

才華洋溢的加拿大籍年輕導演 Xavier Dolan,運用溫暖色調、得宜生動的配樂,讓整部電影富含美感,對人物之間的細緻幽微的情感刻畫更讓人無法分心。儘管生活大浪小浪不斷,母子倆真誠詼諧的對話仍舊讓人感覺明快,住在對面的凱拉被兩人的坦率吸引,並以另一種溫柔厚實的力量烘托起三人的關係。

這部電影把我帶到另一個位置。

我想起我國小時的一位男同學,易怒、暴力傾向、無法控制情緒,幾乎就是電影裡史蒂夫的翻版了,而且和史蒂夫一樣本性不壞、善良有夢想。但是當他一而再再而三的用拳頭打碎玻璃窗戶、情緒一來就翻桌翻椅,不只我嚇壞了、孩子們都嚇壞了,沒有人願意主動跟他當朋友,膽小的同學們能躲則躲、膽大的會開他玩笑有時甚至會激怒他,老師得花時間安撫易怒的他,然後花更多時間安撫其他同學以及家長們。

我從當時純粹的感受者移轉到思考和理解的位置。

過動並且有暴力傾向的史蒂夫明顯需要社會他人更多的耐心與包容,他自己則需要學習好好控制脾氣,這是史蒂夫的生命難題,但人人都有自己的難題,比如他的母親,黛,必須支撐起母子倆人生活實質的需求,並面對伴隨兒子而來的一切問題;因為結巴而停止教職的凱拉仍有自身的家庭要維持,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現實,無關乎愛、也無法單靠愛來克服的現實。

電影開始所提到的虛擬法條,S14,「允許在財務不佳和具有身心危險的情況下,父母對行為不動子女,不須經由法律程序,便擁有將子女送往公立醫院的權利,在道德上和法律上皆成立。」在此時即成為現實的一道出口。初看來這似乎是選擇了放棄,不堪折磨拋下照顧兒子的責任與義務,但這卻是黛作為一個母親愛的延續,得以在嚴峻的現實中延續——

「我把他送去那裡,因為我心懷希望,我充滿希望,好嗎? 這世界的希望並不多,但我寧願想成...世界上充滿有希望的人們,成天都在希望著,這樣比較好,因為我們這些有希望的人才能改變事情,在有希望的世界中人們卻很絕望,這樣我們不會有進步,我做了該做的,這麼一來就有希望。所以我們贏了,贏到底。這是雙贏的局面,對每個人都是。」

愛如果真的強大到能成就一件事,絕不會是解決所有問題,而是用盡辦法、永遠不放棄面對問題。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