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 Kuo專欄 / 《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那些極其重要的小事

2016/08/24|
by Jack Kuo
文/ Jack Kuo

電影片名從假設語氣探問貓從世界上消失會如何?起先看似以貓為主題,其實在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相互陪伴的情感。「不是人類飼養貓,只是貓願意陪伴在人類身旁而已。」因為貓的陪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多了一層溝通的媒介,情感才得以連結。

電影改編自川村元氣的人氣小說,小說篇幅分成「如果電話從世界消失」、「如果電影從世界消失」、「如果時鐘從世界消失」和「如果貓從世界消失」、「如果我從世界消失」主要面向鋪陳,電影劇情多數照搬小說結構,並同樣採取倒敘方式,首先提出問題,「如果我從這個世界消失了,世界會不會有什麼改變?世界是否照常運行,和往常一樣迎接明天來臨。」那是否我的存在對於世界來說根本不重要,劇情即在這個提問下展開。

片中主角(佐藤健飾)面臨不久即將死亡的信息,於是展開一場自我對話,惡魔的現身即是自我的投影,強化主角延長壽命的慾望,惡魔更提出看似有利主角的交換條件,慫恿主角必須讓一件事物消失以換取壽命。電影劇中消失的每樣事物都有其原因,電話的消失讓主角意識到前女友(宮崎葵飾)之間的連結;電影的消失讓主角意識到朋友﹙濱田岳飾﹚之間的連結;時鐘的消失讓主角意識到父親之間的連結;貓的消失讓主角意識到母親之間的連結,這些物件背後隱藏的連繫慢慢浮現到主角眼前,讓主角重視每個物件所夾帶的牽絆,並省思每樣小事所存在的價值。

劇情穿插「如果時鐘從世界消失」的情節,向王家衛電影《春光乍洩》致敬。電影從夾帶空氣感的清冷色調,轉換成濃艷的色調,營造王家衛電影的懷舊氛圍。劇情回溯主角和前女友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旅行,拍攝劇組並實地造訪黎耀輝和何寶榮曾同遊,最終只有黎耀輝到達的伊瓜蘇瀑布取景。電影這段異國插曲在劇情銜接上略顯突兀,時鐘消失的主題性亦不明顯,或許導演永井聰有意模糊人類的時間概念,而時鐘的消失就像主角和前女友目睹異國認識好友突如其來的死亡,是那樣的不可預知,傳達出時間往往在無形中消失的感受。

每一個消失的東西,都是主角自我價值能夠彰顯的重要媒介,如果消失了其中一塊,「我」也就不完全了。劇情從人際關係的情感連結到自我價值的追尋,進而對片頭所提出的問題給出答案,一句「謝謝」回覆人類和世界的緊密關係。「自己存在的世界,和自己不存在的世界。兩者之間所存在的些微差異。這兩者之間所存在的微小的、極其微小的『差異』,正是我人生這些年的『足跡』。」對於每件發生的小事抱持著感謝之情,因為那都是完成自我重要的一部分,也因為我的存在,讓世界產生了極其微小的差異,世界並非沒有改變。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