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ion 專欄 / 為什麼不能用韓國片打臉台灣電影?

2016/09/07|
by Odion

開酸前先打預防針,今年國片上映18部,我都看了。


接下來要講一個牛肉麵與陽春麵的故事。


今天小弟我要去買麵,有兩個選擇。


選擇A:一碗100的半筋半肉牛肉麵。


選擇B:一碗100的無肉無菜陽春麵。


試問我會選哪一個?


在同樣價錢的情況下,多數人當然會選擇CP質高的牛肉麵。但是有趣的事情發生了,陽春麵的老闆斥責我,要求我應該要購買支持,才能推動麵食產業升級,陽春麵老闆說:「我還沒學會煮牛肉麵,請你以100元買我的陽春麵,直到我學會為止。」


這時陽春麵老闆講的話,引起了小弟我的興趣,於是深入研究了陽春麵老闆的困境,原來這附近麵食的市場本來就不大,加上他家境貧窮買不起牛肉麵的材料跟技術。另外原來隔壁攤牛肉麵是有政策保護扶持,花了很多錢才栽培起來的。原來一個小小麵店有這麼多的學問阿。


但是……但是…老闆,我只是肚子餓想要吃麵阿!吃個麵有需要了解你麵食產業的細節嗎?原來當一個顧客還要承擔起麵食產業的升級責任?這豈不是荒謬!?


平常都吃CP質高牛肉麵的我,決定給陽春麵老闆一次機會。不吃還好,一吃才發現這麵既沒有青菜配料,更沒有調味,而且麵的品質還不大好。這叫我怎麼吃呢?難吃還不給酸,只能花錢繼續支持,盼望不知道老闆哪天可以成功讓CP值大增。好吃不好吃是結果論的,別跟我說你學麵很辛苦、煮麵很累。


最後我只能跟陽春麵老闆說:「對不起阿,我還是去吃牛肉麵好了,你煮的真的太難吃了!」


說完故事,回過頭來說台灣電影


今年至今上映了18部國片,當中有少數幾部優質的作品,有的是藝術取向的電影,有的是商業取向的電影,撇開本來就不在普羅大眾選擇範疇的藝術電影,會發現即使是今年優質的商業片,終究離大家心目中完成度高的類型片有一小段的差距。近日韓國電影吹起風潮,只不過是點醒的多數觀眾,韓國電影產業已經達到工業化的水準(其實早就達到),眾所皆知韓國早在90年代就積極培植影視產業,不僅有銀幕保護政策、在人才培育、影展、國際曝光等都有很驚人的國家支持。所以拿韓國電影產業打臉台灣電影很不妥當嗎?兩者當然是站在絕對不公平的起點上,但是2016年已上映台灣電影有近半質量之差,簡直超乎常人的想像,甚至比恐怖片還恐怖,如果爛片也可以是一種類型的話,台片大概佔影壇一席之地。我們當然知道這結果有成本與投資方考量的妥協。但是當中不少片甚至連基本的故事都無法說齊 ,你能說這是大環境的問題嗎?你能說這是文化部的問題嗎?


開酸講一堆,跟前面故事不同的是我會繼續花錢吃100元陽春麵,並期盼老闆學會牛肉麵的那天到來。


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MovieXMusic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