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超越真實的真實!李安的全新電影媒介「擬真電影」

2016/09/30|專欄評論
by seboxhong

文/ Sebox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得主李安即將要推出他的全新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此次最吸引人注意的特色就是超越現代的攝影、播映技術,採用每秒 120 格 4K 畫質的 3D 技術拍攝,是電影史上到目前為止最高端的技術,而狂熱球也搶先受邀觀賞其中的 11 分鐘片段,體驗了前所未有的極度清晰觀影經驗。


超乎現實的寫實影像


此次觀賞的片段為英國新秀喬艾溫(Joe Alwyn)飾演的主角比利林恩,在感恩節時受邀到達拉斯牛仔隊半場休息時間造勢宣傳,這 11 分鐘包括比利與夥伴們一同從遊行中走上舞台,中間更穿插著比利在過程中閃現的戰場狀況,一直到他站上了巨大的表演舞台,他的腦海卻還是停留在戰爭的殘酷回憶。


從畫面的材質上來《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完全超越了目前為止我們曾經看過的影像技術,流暢的動態影像完全看不出動態殘影,連演員臉部都非常立體,甚至可以感受到鼻子前端與臉的距離,極度的清晰更讓觀影的過程產生置身其中的錯覺,這已經超過了過去我們認知使用的燈光幻象,讓更真實的影像自己說話。這樣的形式完全無法跟過去的電影比較,因為就像底片與數位攝影一樣,這只是不同的創作形式,而不只是單純的進化。


李安導演一直強調這樣的技術規格純粹是因為他希望夠更清楚地「做夢」,也就是在觀影過程中,他希望能夠排除殘影、動態果凍化等等的問題,讓電影在播放時與觀眾的互動更加自然。然而,由於影像太過清晰,甚至比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觀看的畫面還來得清晰,這樣的作法卻產生了一種超現實感,李安不僅是補足了過去電影在動態上的不足,更是創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全新電影形式。


227


顛覆電影規格的每一步


從 1927 年第一部有聲音的電影到 1930 年左右推出彩色電影,一直到近幾年電影創作者大量使用的 IMAX 、3D 等等形式,都是在既有的電影規格中進步,經過了超過 100 年的發展,電影製作透過人體的視錯覺,仍然以 1 秒 24 格最低的限度讓人眼能夠看到動態影像,但這並不是一個最棒的觀影感受,而僅僅只因為當時的錄音技術與影像技術結合,這樣的規格剛好能夠帶動底片上聲部的連結,觀眾對於電影的印象與感受也就侷限在既定的規格底下。


所以當《哈比人》系列以 1 秒 48 格上映時,觀眾給予的反饋事實上是負面的,因為觀看者過去從來沒有跳脫過類似的觀影感受。然而,李安這次使用的技術卻往更高階段的技術挑戰,推出了電影公司所謂的「未來3D電影」,在形式上挑戰了過去我們對於電影的認知,更象徵了全新電影形式的開端。


不過「未來3D電影」這個名詞並不那麼恰當,在記者會上李安也表示所說的「未來」事實上已經是「現在」,只是觀眾的眼睛還停留在「過去」。我們回顧電影史發展的脈絡,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從黑白電影到彩色電影,每一個轉折都是我們現在看到電影形式的重要關鍵,而李安不停留在已知的影像規格領域,往未知的「真實」繼續挖掘,希望能夠讓電影呈現的畫面跟人眼看出去的世界類似,打造了前所未有的「擬真電影」。


更有趣的是,在這樣的技術條件下,演員的妝容必須要再度升級,從電視新聞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數位電視全面啟用後,HD 頻道的電視新聞就能夠非常仔細地看到主播、記者的妝容,更不用說這次是以 4K 的畫質拍攝。所以在目前的化妝技術還沒有辦法被如此細膩檢視的狀況下,李安選擇讓演員們素顏登場,讓化妝師變身為保養師,透過食物、運動、睡眠等不同的方式調養,讓演員們的皮膚狀態呈現最真實的樣貌,也成為了這部電影另一個層面的「真實性」。


billy-lynns-long-halftime-walk-joe-alswyn


「擬真電影」打破所有侷限


過去在劇情電影的創作過程中,不像實驗電影有更多的發展可能性,實驗電影或許能夠加入動畫、手作或是不同媒材作為影像材料,甚至以多投影、多媒材投影等各種方式展演,但劇情電影仍然被侷限在電影院裡面與觀眾互動,創作者在形式上只能透過攝影技法、後製特效...等方式繼續拓展,事實上侷限了劇情電影在形式上的變化。


李安透過「擬真電影」讓觀眾看見超越電影、甚至超越真實的真實影像,將會成為未來電影創作者的全新畫布,讓創作者可以在創作時擁有更多的可能性與彈性,重新創造有別於以往的電影語言。李安導演也表示,透過《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呈現的只是這個技術最基礎的模樣,接下來他更會透過這樣的技術拍攝不同類型題材的作品,也讓人期待其他追求新穎技術的導演們會對「擬真電影」有什麼樣特別的靈感。


總結,李安的最新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將會帶給觀眾一次全新的觀影經驗,超越任何影像的播映質感,為電影這個媒材開出了一條全新的路,或者說此次的電影規格,已經超越了過往「電影」這個名詞所能陳述的意義。即便電影公司強調這次的規格是「未來3D電影」,更正確的說,李安導演所帶給我們的是全新的藝術方式與媒介,全新的「擬真電影」。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