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er專欄 / 《何者》: 一齣以自戀為名的舞台大戲 (下)

2017/02/20|
by Fisher
文/ Fisher

除了瑞月之外,釐清「拓人和銀次」以及「拓人和隆良」的關係,也能將拓人、戲劇及自戀的關聯看地更清楚。

銀次在整部電影中有十分強烈的象徵意義,而要了解他象徵了什麼,就必須思考一下我們是如何接收劇情的,換句話說,故事是如何被呈現的。全片的鏡頭都跟隨著拓人,使得觀眾僅能知道他所觸及的人事物,就好像在邀請我們站在拓人的角度來理解這一切。因此,儘管銀次始終沒有露臉,但重要的並非他的廬山真面目,而是他對於拓人來說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在某一個夜晚,銀次向拓人表明會在該次表演之後退出行星劇團,這使得拓人感到自己被深深地背叛,畢竟他們曾是如此地志同道合,也懷抱著相同的夢想。可惜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兩人對於戲劇能否作為志業的意見分歧,最終導致他們撕破臉。根據拓人的自白,他了解到他們當時的想法行不通,「我們散發出來的『難堪』,我無論如何都無法視而不見。」對此,銀次卻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與決定。銀次告訴拓人:「我要活在舞台上。」脫團後隨即創立了劇團「毒與餅乾」。銀次的存在是拓人的reminder,提醒了拓人自己的初衷,也就是對戲劇的熱愛。勇於追求夢想的銀次,臉上散發出的光芒太過耀眼,教拓人無法直視,他所能做的,只有藉由查看業餘劇評給予的各種低評價來不斷否定銀次,同時安慰自己「還好當初沒跟銀次做同樣的選擇」、「自己的判斷果然是正確的」。

銀次帶給拓人的這股背叛感,促使他對銀次的所作所為始終抱持否定的態度,也因為在他看來,銀次與隆良兩人總是「愛結交不必認識的朋友,炫耀自己的努力」,使他將兩人的形象重疊。然而,根據片面認識所下的結論往往過於武斷,拓人的妄下論斷招來澤學長的責備:「我沒使用推特所以不了解那種文化,不過千萬別用少少的140個字來評斷一個人。」確實,拓人因為一直沒去觀賞銀次劇團的表演所以不了解,雖然銀次總是「將一堆沒必要說出來的話,用最熱血的文字寫給全世界看」,但他並非只是空口說白話,而是扎扎實實地為自己的夢想努力著,拿只會空口說大話的隆良與他相較,實在相去甚遠。

另外,究竟銀次是否真的背叛了拓人,也實在值得商榷。在他們演出拓人所寫的劇本──《我的星球》──時,拓人對著銀次所扮演的另一個自己喊道:「這裡是哪裡?這裡不是地球吧!你是誰?你是我嗎?我對自己揮著手,我對自己說再見!」由拓人一手創作的劇本,竟是對自己與夢想漸行漸遠的諷刺預言;銀次並沒有背叛拓人,而是拓人自己主動地對象徵自己理想的銀次道別。(行星本身並不能發光發熱,只能被動接受恆星的熱並反射它的光;若劇團是行星,觀眾的掌聲便是支持他們繼續努力、產出下一步作品的光與熱。在背離自己的理想之後,拓人繼續演著自戀且乏人問津的戲,受困在獨自一人的星球,諷刺之餘,同樣令人心酸。)

[caption id="attachment_85625" align="alignnone" width="700"] (同樣只會光說不練,將自己從眾人中獨立出來的隆良,與住在「我的星球」的拓人十分相似。)[/caption]

拓人這種不願也不敢嘗試、只會動嘴批評的行為,讓人不禁想到了隆良。在大家討論求職方向的時候,隆良只是獨自躺在床上,翻著《橫越思想》並推文昭告天下自己的獨特,隨後,他又獨排眾議地跳出來潑了眾人冷水,說著冠冕堂皇的藉口、發表自己的個人主義。他的各種言行,都讓最務實的瑞月十分不悅,因此,當後來隆良好不容易得到與銀次合作的策展機會,卻在最後關頭再度以「我需要時間好好思考」、「給觀眾看到只有2、30分的作品實在太失禮了」為藉口推掉時,瑞月再也忍無可忍,狠狠地訓了隆良一頓:「你一定認為自己最敏感纖細,可惜沒有人像你看重自己一樣看重你。」瑞月告訴隆良有多少就先拿多少出來,就算自己想準備到100分再展示,也沒有人會在意中間努力的過程。

「還在腦中的想法都是傑作,而你太沉溺在其中了。」當初拓人給銀次的建議,對象這次換成了隆良,此時再次從拓人口中說出,顯得格外諷刺。同樣光說不練的拓人,到底有什麼立場教訓隆良呢?

在拓人看來,「愛結交不必認識的朋友、炫耀自己的努力」這點,使銀次與隆良兩人相像;在澤學長看來,對戲劇的熱愛使得拓人跟銀次相像;但影片中沒提到的,從光說不練這點來看,卻是拓人與隆良相像。(片中沒有提到「光說不練」這點,也與故事從拓人的視角出發吻合。)

拓人與隆良的相似之處,在理香揭穿拓人真面目時得到了應證。「我知道你為什麼都不刪文的理由,你一定覺得自己的分析最尖銳,所以留著常重溫舊文吧?」「看著自己的追蹤人數和粉絲數被加到比朋友還多,一定很爽吧?」「你還沒發現嗎?冷眼旁觀一點用也沒有。」自認纖細敏銳、最善於觀察的拓人,此時竟像是被凌遲的囚犯,被自己所看貶的理香一刀刀刺中要害。拓人以為無人知曉自己的真面目、用超群演技將眾人騙得一愣一愣的,事實卻讓自己如此難堪。

[caption id="attachment_85627" align="alignnone" width="700"] (自戀清醒之日,演員謝幕之時。拓人的表演搏得了滿堂彩,卻也在理香的揭發下,宣告劇終。)[/caption]

這裡電影將拓人之前的種種虛偽搬上舞台,搭配他的一則則推文,具/劇象化了他真實的內心聲音。「拓人老師」的表演搏得滿堂彩,這時拓人在觀眾席中發現了他最忠實的支持者──瑞月。他象徵性地跑下台並衝向瑞月打工的地方,感謝瑞月以前常去看他的表演,瑞月真摯的雙眼中滿是心疼,她給予的回應,讓拓人的面具徹底瓦解,痛哭失聲。拓人想起了光太郎在計程車上的一席話:「『內定』這兩個字真神奇,剛剛那個女生的話也一樣,好像我整個人都被肯定了。不過就是比較會求職......雖然找到了工作,卻沒有腳踏實地的感覺。」不愛讀書的光太郎因擅於吹牛而拿到了內定,使得他即使得到了肯定仍然心裡不踏實,就如同扮演成「拓人老師」的拓人,即使被人稱讚可靠了,這份肯定只會帶來更大的空虛。因為那並不是最真實的自己,是經過掩飾、堆砌出來的形象。

隆良曾發過一段推文,說人們被求職的巨浪所吞噬,彷彿迷失在地圖之中、失去方向,雖然對照隆良的情況將略顯諷刺,卻也回扣了片名《何者》的意涵。前面提過,從企業/資方的角度,「你是誰(何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多少利用價值」;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當人們都像理香或拓人一般虛假地演戲,我們不禁想問:「究竟誰(何者)才是真正的你」;而站在快要迷失自我的拓人的角度,則會在心中自問:「我到底是誰(何者)?」幸好,就在拓人逐漸迷失在堆砌出來的虛假形象之際,理香的一番話讓他適時清醒,開啟了他改變的契機。

自戀清醒之日,演員謝幕之時。覺醒的「拓人老師」終於決定拿下面具,展露真實的自我,在劇情收尾時演出大逆轉。在面試官前,本該盡情吹牛、扮演成公司想要的人才,拓人卻完全相反地做了最真情的告白。他終於去看了銀次的表演,「我一直都很在意沒能去看的表演,那部劇非常不值得一看,但是......」,雖然拓人沒把話說完,但他想說的話要推想出來並不難。儘管銀次的作品就跟業餘評論的一樣不值得一看,他仍然很高興,時至今日銀次依舊堅持自己的夢想、沒有放棄,就如拓人雖然之前不斷否定銀次,卻沒有忘記自己內心最真實的聲音與對戲劇的熱愛。

[caption id="attachment_85626" align="alignnone" width="700"] (拓人最後一幕推開的,不僅是公司的大門,也是通往人生新階段的大門。)[/caption]

最後一幕,拓人離開面試的地方,象徵性地推開了公司的大門,也同時推開了通往人生新階段的大門。選擇誠實面對自己的拓人,已從那個過去光說不練的隆良,蛻變成了努力實踐夢想的銀次。在這之前他已求職兩年,「今年仍然拿不到內定,我想不到原因」,其實原因就如理香所說,他根本沒有盡全力在求職,而沒有盡力的原因,是因為他最想做的一直是戲劇相關的工作。如今,拓人決定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正視自己的渴望,步下虛假的舞台,走入真實的人群,開始實踐自己的夢想,進入人生的下一個篇章。

雖然劇中的多數時間,拓人佇足在自己的星球,因此就如隆良一般,普遍給人留下「自戀」與「光說不練」的負面印象,也使他成為了一個不太討喜的角色,然而,厭惡與嘲笑也許並非是身為觀眾的我們所該做的。細想片末瑞月真摯又憐憫的眼神:出於對拓人的了解,即使知道「何者」帳號的酸言酸語,她也坦然地默默接受。若只是一味否定拓人、批評他的表演和創作 (如同拓人與鄉民對待銀次),瑞月將形同惡劣大環境的縮影,使拓人更加壓抑自我、繼續沉浸在獨自一人的世界;因為徹底地同理了拓人的處境,並大方的給予發自內心的肯定,瑞月在片末提供了拓人真正的解套,以及(關)愛與救贖。

自戀實乃人之常情,只是有著程度上的差異,它在生活中處處可見。除了犀利地批判,逼迫拓人直視血淋淋的現實,誠實面對自己之外,本片亦透過瑞月這個角色,提供了一個溫柔且可能的應對方式,它或許不只適用於拓人,也是當我們面對身處在拓人位置的他人時,所能夠嘗試的另一種回應。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