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 誰會拿下金棕櫚?第 70 屆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得獎預測

2017/05/28|專題報導
by seboxhong

文/ Sebox


第 70 屆坎城影展即將於台灣時間 29 日凌晨公布得獎名單,雖然今年的主要競賽單元被各界認為是不如預期精采,其中還是不乏許多精采的電影作品,狂熱球今年看完了所有的主要競賽片,列出了預測的得獎名單,其中最令狂熱球特派員驚艷且深深喜歡的是《大藝術家》(The Artist)導演米歇爾哈札納維西斯(Michel Hazanavicius)的新片《情陷高達》(Redoubtable),找來《巴黎聖羅蘭》(Saint Laurent)主角路易卡黑(Louis Garrel)主演,講述法國電影新浪潮創始人高達(Jean-Luc Godard)的一小段生命片段,翻玩了幾乎所有高達作品的形式,在大銀幕上殺死高達,讓法國新浪潮的作品在《敬畏》當中,成為後法國新浪潮的經典作品。以下是完整的預測名單。


狂熱球金棕櫚:《情陷高達》(Redoubtable)-米歇爾哈札納維西斯(Michel Hazanavicius)



最佳影片金棕櫚:《無愛之家》(Loveless)-安德烈薩金塞夫(Andrey Zvyagintsev)


http://www.hypesphere.com/archives/89075

評審團大獎:《120 擊》(120 Beats Par Minute)-羅賓坎比羅(Robin Campillo)


電影史中不乏講述同志運動、愛滋運動的電影作品,而《120 擊》成功的地方就在於如何以一個倒三角形式的敘事,把該說的都說出來,把最私密的、不該說的也都說出來。從激進的社會運動,到激進的床上運動,關於社會議題的論述從來就不應該脫離議題底下的人性。



評審團獎:《你從未真正駐足於此》(暫譯,You Were Never Really Here),琳恩拉姆齊(Lynne Ramsay)


當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飾演的主角躺在地上與剛剛殺到一半的人一起唱著夏琳鄧肯最廣為人知的歌曲〈I’ve Never Been To Me〉時,觀眾所感受的已經超過《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裡面勞勃狄尼洛(Rober De Niroj)飾演的崔維斯拜寇那種瘋癲,而是更刺骨的絕望。



最佳導演:洪常秀-《那天之後》(After the Day)


http://www.hypesphere.com/archives/89233

最佳劇本:《The Square》-魯本奧斯倫(Ruben Östlund)


以當代藝術的虛假與現代垃圾訊息的介入作為一個相當有趣的串連,魯本奧斯倫利用極端沙文主義的故事編排,讓觀者在觀影過程中感受到階級社會所帶來的尖銳與荒謬,更挑戰著因果關係如何在不停的轉彎後交集。



最佳男演員:羅伯派汀森(Robert Pattinson)-《Good Time》


羅伯派汀森飾演的哥哥帶著自己智能障礙的弟弟一起搶銀行,只為了要一圓回鄉下種田、養牛的小小夢想,哥哥順利的逃過了警察的追緝,然而弟弟卻被抓進了監獄。午夜的街頭讓羅伯派汀森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表演方式,在大量的粗糙的影像粒子,與霓虹燈所製造的鮮豔畫面,讓人想到尼可拉斯溫丁黑芬(Nicolas Winding Refn)的作品,而羅伯超越了《罪無可赦》中的萊恩葛斯林(Ryan Gosling),以更底層的角色詮釋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http://www.hypesphere.com/archives/88981

最佳女演員:戴安克魯格(Diane Kruger)-《In the Fade》


電影開場 10 分鐘,戴安所飾演的女主角卡嘉,就被奪走了最愛的丈夫與小孩,真實故事改編的《In The Fade》,在恐怖攻擊事件、壓迫的法庭對峙,一直到最後的絕望與報復,都讓人不得不佩服戴安克魯格在大銀幕上的精湛演出。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