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Netflix、愛奇藝、friDay?台灣觀眾到底都在看什麼樣的線上串流服務?

2017/10/05|專題報導
by hsphere

傳統有線電視在台灣雖然依舊是主要觀眾的收視習慣,不過隨著三大電信中華、遠傳以及台灣大哥大推出的線上串流服務,加上 Netlfix 在去年正式進軍台灣,更多更多的 OTT 服務(Over the Top)崛起推出,包括了本土片商 CATCHPLAY 打造的 CATCHPLAY on Demand 、愛奇藝、KKBOX 集團旗下的 KKTV...等等,而為了爭取消費者買單,各家不論在行銷面還是內容面幾乎展開眼花撩亂的焦土戰,面對這些產品,台灣觀眾到底都在看什麼樣的線上串流服務?


根據狂熱球 9 月做的一份網路調查,在 591 份問卷當中發現有一半左右(50.8%)的觀眾還是選擇電影院當作看電影的首選,不過 37.1% 的使用者已經透過各種線上影音平台看電影,這比例遠遠超過傳統有線電視第四台 25 個百分比,雖然此結果受限於受訪者多為網路使用者,不過台灣電影觀賞者(Moviegoer)在各種 OTT 系統中慢慢接受在家看電影的服務已經是明顯趨勢,其中電影、影集片量齊全的愛奇藝擁有最多票數,自製內容優秀、支援載具多元的 Netflix 僅以三票之差緊追在後,近年深耕直播服務的 firDay 影音也逐漸找到自己的方向位居第三,在電影類型上院線票房大片無意外為最大宗,此外未能上映院線的佳片、藝術片,以及經典雋永的老電影也都是觀眾願意在串流上觀看的電影類型。不過家庭影音的內容大同小異,推出的時間點也差距不大,該如何衝出獨特點同時找到使用者的甜蜜點,是這一年多來各家 OTT 業者努力的方向。


成立於加拿大的 Netflix 去年大張旗鼓的拿著大量資源拓展全球,其中包括了台灣地區,這支兇猛的外來軍隊拿著大筆的現金不斷招兵買馬,除了大量自製原創節目深受好評與獎項肯定外,也持續向好萊塢優秀的導演、演員招手,甚至在今年坎城影展以《玉子》入選競賽項目,勇於給予創作著空間的 Netflix 因為一次推出就是滿滿一季,沒有廣告破口需求也改變了整體劇本撰寫方式,可以說是在每一個環節都改變了遊戲規則。


中國網路霸主百度旗下的愛奇藝同樣以驚人的後盾大量製作原創內容,不過與 Netflix 不同的是愛奇藝更注重娛樂節目領域,如近期火熱的《中國有嘻哈》,同時愛奇藝也擁有大量的好萊塢電影中國發行權、韓國綜藝節目播映權、與日本東映動畫的多部劇場版版權,在銀彈的幫助下愛奇藝可以說是萬箭齊發、無死角的提供內容。

 

在大型典禮轉播上有重大斬獲同時獲得不少品牌認同的 friDay 影音,除了提供多數觀眾喜愛的好萊塢電影,策略上看來更鎖定亞洲電影,尤其以韓國電影為主,韓國電影在去年一部《屍速列車》獲得台灣觀眾大量的關注,接連讓劇中男女主角孔劉和鄭有美先前合作的《熔爐》重新上映,而這部改編自真實事件的社會案件因為寫實殘酷,同樣的引起了大量的討論聲量,也讓台灣看到了同屬亞洲民主國家對於電影題材的獵取與多元,2017 年的《金權性內幕》、《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也利用了充滿娛樂性的類型題材包裝國家發展的內幕,當然也不能忘記那些在國際上受到推崇的南韓導演如金基德、朴贊郁、奉俊昊,在韓國電影產業越來越發達健全之下,friDay 影音聚焦獨家韓國電影,似乎是要突破目前各大平台在好萊塢電影和韓劇內容上廝殺的紅海,而身為台灣觀眾,同樣在亞洲鄰國的韓國,優秀的作品,不論是技術面還是故事,都是值得學習的對象。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