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 專欄 / 《築地市場:和食之心》: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2017/11/02|
by Chris Sun

今年 3 月底東京回來的飛機上,看了這部《築地市場:和食之心》。

每一次去東京幾乎都有去築地市場,但從來都不是去吃生魚片或是透早去看拍賣、排壽司,而是去市場外的牛丼飯,站在那邊扒個幾口,有時候有啤酒,或是油豆腐,就覺得很開心了;這次更不一樣,被太太帶去市場更裡面一點的千里軒咖啡屋,吃了好好吃好好吃的三明治和沙拉,據說那間店是專門賣給給市場裡面的人充飢、休息的,進去的時候確實有一兩位穿著雨鞋的大叔,結束一整個晚上的工作,抽著菸、看著報紙,小憩片刻,雖然知道這裡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但沒有認真地去了解這個全世界最大的魚市場,一個經典日本匠人對工作執著與彼此互動的表徵。



紀錄片的畫面很美很美,不疾不徐的節奏讓人一步步進入這個好似熟悉卻又陌生的世界,透過一年四季與魚市場裡面不同的工作職位與出了魚市場的生態鏈,建構這個超過 80 歲的魚市聖地背景故事,裡面受訪的老匠人都有些歲數,但是卻不只一個人說著「這份工作是為了對這個產業的熱情」這種話,才又深深地想到,嗯,原來這就是日本王道漫畫的由來啊,縱然已經年過 30 了還是被這些阿伯的熱情深深感動著,坐在窄小座位看著小小螢幕的我內心是這樣吶喊著的。

片中一位來自哈佛大學、曾經花了 14 年撰寫一本關於築地市場書籍的學者認為,整個築地市場若從物理的角度去思考,他並不是一個交易場所,當然他每天都有著大量的魚貨交易,但真正讓這些事情成真的是市場裡面每一個人彼此間的「溝通」,這些溝通來自多年的交情、來自每個人對於這個產業的專注,來自對於魚肉種類的專業,以及來自魚肉上下游的一種責任心態。

「這裡講究一種感覺,感覺有好也有壞,彼此的視線交流,互相投入,不是電腦或是電話,所能夠取代。」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真心的感動,不是對於科技依賴的反省,而是在這裡徹夜工作的每個人,都不是為了讓別人知道什麼而做著,不是讓別人瞭解什麼而做著,更不是炫耀著什麼而做著,他們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什麼是表面功夫吧?就像現在很多人可能永遠都不知道什麼是真心奉獻在自己的工作或是興趣上吧,可能以為有幾個訂閱者、有幾個讚或是幾個追蹤者,就覺得自己說的話有道理、想出來的思維有影響力吧,也許吧,我也不知道,也許這就是時代的改變吧。不過從這個紀錄片裡面每個出現的漁場工作人員、壽司店的師父,你只能感受他們對於眼前所從事一切的專注,絕對先追求自己能夠做到的最高品質,再來講求這些品質能帶給他們什麼。

「在品質上面不能妥協,我想經營店鋪的人都一樣,要是有分毫讓步,察覺到的時候已經讓了一大步了。」

還達不到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時,永遠先瞭解自己哪邊還做不夠,有時候就是繼續做下去吧,然後祈求著,自己能夠保持專注同時不用讓步,終點是什麼我也不知道就是了。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