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經典電影冷知識:10 件關於《人造意識》的秘密

2018/01/11|專題報導
by hsphere
由《海灘》小說作者、《28天毀滅倒數》、《太陽浩劫》編劇艾力克斯嘉蘭(Alex Garland)的首部執導作品《人造意識》(Ex Machina)在 2014 年登場之後就獲得巨大的討論,甚至成為 1998 年以來整體預算最低的奧斯卡最佳特效得主,這部充滿哲學、科幻、人性之間的辯證作品,有什麼你不知道的小趣聞?一起來看看!
以下內容涉及劇情透露 請斟酌閱讀

1. 片中耐森的豪宅真有其地,是位於挪威的設計旅店 Juvet Landscape Hotel,由農莊改造而成,總共花費 4 年時間,這間綠色建築確實座落於大自然之中,一年四季皆有不同的景觀,根據旅店的官網,居住一個晚上的價錢其實不貴,約莫台幣 6 千 5 百元左右。



2. 編導艾力克斯嘉蘭形容這部電影的時間為現在的 10 分鐘之後,其實也就是現代社會,「如果像 Google、Apple 這樣的公司在明天宣布他們研發出了艾娃(片中的女機器人),我們一定會相當驚訝,但其實我們不應該這麼驚訝。」

3. 本片的片名源自拉丁語 Deus Ex-Machina,意思是「來自機器的神」,這個詞源於希臘悲劇,描述一個機器的神祉解決人們的問題,以快樂結局收場。

4. 當耐森因為喝酒準備昏睡之時,他正在背誦印度教歌齋的經文:「在睡夢中,在困惑中,在羞愧的深淵裡,以前行善積德讓他逢凶化吉。」根據「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的著作《美國普羅米修斯》中的內容表示,奧本海默在一次試爆的前幾天引用並翻譯這段經文詩句。

5. 片中的三位主要角色的名字都是來自聖經裡的故事,艾娃(Ava)出自第一位女人夏娃(Eva),耐森則是先知耐森,嘉立(迦勒)則是摩西派來評估應許之地的間諜。



6. 納森創辦的「藍皮書搜尋引擎」名字來自知名奧地利哲學家路德維希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於 1933 年至 1934 年的同名著作《藍皮書》。

7. 電影最後,在艾娃拿走耐森的卡片後,出現了「艾娃 第七期」的字卡,但最後嘉立已經沒有在做圖靈測試,同時耐森也已經死亡,這可能表明艾娃一直在測試他們兩個;從另一個設定也可以觀察到測試人與被側者的有趣關係,艾娃雖然一直都是一個囚犯的姿態,但是在嘉立和艾娃對談的時候(圖靈測試),嘉立反而是在一個透明的玻璃空間內,擁有自由度的反而是艾娃。



8. 當嘉立來到耐森的居所時,耐森向他說明他的房卡限制:「有些門能開,有些門不能開,如果你想開門,門卻打不開,很好,那就是禁區」這段台詞難免會讓人聯想到童話《藍鬍子》的故事,這個由法國詩人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所創作的童話描述一個長相奇特、擁有藍色鬍子的有錢人,娶了一名女子,他把她帶回城堡的時候跟他說她可以任意開啟所有房間,但城堡下面最小的那個房間絕對不可打開,不過女子抗拒不了好奇心進去了那個房間才發現裡面都是藍鬍子至前妻子的屍體,猶如最後嘉立發現耐森藏著過去他製造的各種機器女子。

9. 本片成為 1998 年《美夢成真》(What Dreams May Come)以來成本最低的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得主,在第 88 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僅僅用了 1500 萬美金的預算就擊敗了《瘋狂麥斯:憤怒道》 (1.5 億)、《絕地救援》(1.08 億)、 《神鬼獵人》(1.25 億)、《STAR WARS:原力覺醒》(2.45 億)。

10. 片中耐森蒐藏的畫作來自真實的畫家傑克森波拉克,而這幅畫作也是傑克森最著名也是人類史上最昂貴的畫作之一「1948年第5號」(No. 5, 1948),在 2006 年 1.4 億美金的價格售出;而波拉克孤僻的個性與酗酒的問題,和耐森個人非常雷同。



參考資料:IMDb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