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經典電影冷知識:10件關於《環太平洋》的秘密

2018/02/08|專題報導
by seboxhong

文/ Sebox


最近推出新片《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的吉勒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在獎季上獲得相當驚人的成績,更角逐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等多項大獎。其實除了他先前非常知名的《羊男的迷宮》(Pan’s Labyrinth)以外,他也是機器人大戰怪獸電影《環太平洋》(Pacific Rim)的導演,今天狂熱球要帶大家來看看,《環太平洋》有哪些你可能不知道的有趣小秘密。




  • 在《環太平洋》的前期製作階段,有好幾百隻怪獸與機甲獵人被設計出來,不過並不是每個設計都有出現在電影中,因為創作團隊每週都會投票選出他們的最愛,所以最後出現在大銀幕上的都是萬中之選。

  • 電影其中的一個橋段是森真子回憶起小時候走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的片刻,那個場景所有的物件都裝上了一個液態裝置,只要大怪獸走一步路,所有東西就會同步震動或彈跳。



  • 根據電影的製作人崔維斯畢奇漢(Travis Beacham)在訪談中指出,一開始的劇本中,菊地凜子飾演的森真子,與查理漢納(Charlie Hunnam)飾演的萊利貝克特,因為國籍不同的關係,本來是要在多數時候講兩個不同的語言(日語、英語),直到他們合體操作機甲戰士後,才漸漸了解彼此。

  • 《環太平洋》電影中有非常多特效動畫鏡頭,但也有相當大量的場景進行實拍,包括實物縮小拍攝出怪獸與機甲獵人的打鬥,以及操控艙的機具設備...等等。而且所有的怪獸雖然都是電腦動畫製作而成,但在設計時都以可以製作成怪獸裝的前提下設計。



  • 這個故事的起源其實是編劇崔維斯有一天走在加州的海岸邊,那天空氣中充滿著霧氣,而碼頭在霧中呈現出的樣子,看起來就像從海中冒出的大型怪物,他腦海中繼續出現的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機器人與其戰鬥。

  • 除了擔任編劇以外,崔維斯也製作了一本圖像小說,名為〈Pacific Rim: Tales from Year Zero〉,在電影上映時一併出版,故事設定在《環太平洋》故事之前 12 年。


電影裡面怪獸的叫聲是由非常多種動物的吼叫聲堆疊而成,音效師透過過濾不同的音頻、加速或減慢那些動物的吼叫,創造出裡面外星怪物的叫聲,再由導演吉勒摩與聲音剪輯師一起加入不同的語調與情緒,合成為最後在電影中出現的聲音。


除了在吼叫聲上面下了許多功夫,導演吉勒摩與視覺特效統籌約翰諾爾(John Knoll)也花了非常多時間討論電影中的物理細節,因為機甲獵人與怪獸的體型都非常大,他們甚至討論到這些巨大的物體在移動時,對於旁邊的建築物所造成的壓力...等等的細節。




  • 機甲獵人「吉普賽危機」(Gipsy Danger)是由一架飛機引擎的型號命名,在 1936 年名為 de Havilland Gipsy 的引擎被製造出來,而使用這個名字是為了向第二次世界大戰致敬。然而吉普賽這個字詞在匈牙利的電影市場造成了一些麻煩,因為當地的吉普賽人與羅馬尼亞人可能會對此字彙感到不適,所以在預告中他們並沒有直接提到這機甲獵人的名稱,一直到電影正片才正式出現。而在電影的匈牙利配音版本中,他們把 Gipsy Danger 故意說成英文,好讓個對於飛機引擎致敬的名稱不會惹怒特定的人種。

  • 在電影中第一隻出現的怪獸叫做「卡洛夫」(Karloff),這是取自演出過相當多恐怖電影的男明星鮑里斯卡洛夫(Boris Karloff),因為這隻怪獸的臉部特徵是來自他過去在《The Mummy》演出印和闐的樣貌。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