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電影片商小百科:衝擊好萊塢發行規則的獨立片商 — A24

2018/03/18|專題報導
by hsphere

A24 可能是你近年看的獨立電影中最常出現在片頭的幾個字,而也因為《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非常戲劇性的拿下第 89 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獲得更多注目,這間 2012 年成立短短不到 6 年的片商,已經發行上映了 60 部作品,多數參與的作品除了口碑極佳外,甚至已經開始成為獎季競爭者;不過時間回到 2012 年,由丹尼爾卡茲(Daniel Katz)、大衛范科(David Fenkel)與約翰哈吉斯(John Hodges)創立的 A24 ,同樣經歷了買片失利、無人問津的窘境。


范科、哈吉斯分別待過 Oscilloscope 與 Big Beach 獨立片商,而卡茲則是古根漢媒體投資公司出身,電影發行的經驗與資金來源兩大環節是 A24 的根基,不過最重要的元素可能是他們對於電影品味的篩選以及願意給予創作者空間與機會的勇氣,2012 年他們第一次來到多倫多影展,準備下手購買《紐約哈哈哈》(Frances Ha)以及《末路車神》(The Place behind the Pines),可惜兩者皆未如願,「他們當時都沒有給我們回覆」范科談及當時的回憶:「《末路車神》的製作人和我們合作過,我們有很好的合作經驗,至今我們依舊保持不錯的關係,不過當時他並沒有回覆我們依舊讓人失望A24 的發行人員艾森伯格(Nicolette Aizenberg)表示,他們甚至已經為《紐約哈哈哈》擬定了一個發行計劃,「這是我的第一個電影市場,但我錯失了一部電影,我真的很想從橋上跳下去」A24 的採購製作總監諾亞沙柯(Noah Socco)對於他們第一年的表現相當失望。不過 2013 年他們依舊繳出了 5 部電影:《變腦漫遊中》、《青春你最薑》、《放浪青春》、《星光大盜》以及《戀夏進行式》,其中由詹姆斯法蘭柯(James Franco)主演、哈蒙尼柯林(Harmony Korine)執導的《放浪青春》(Spring Breakers)佔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放浪青春》正式讓他們(A24)進入這場遊戲裡面,我可以確信這件事 — 詹姆斯法蘭柯


《放浪青春》表面上看起來是值得操作的電影,有卡司、也有青少年喜歡的偶像,更有充滿共鳴的春假題材,還有養眼的鏡頭,不過事實上整部電影充滿著個人風格,沒有太多合理性的劇情,在角色互動上也如導演哈蒙尼過往不按牌理出牌手法,在迷幻的視覺中,進入到更心理層面的迷失,事實上它就是一部通俗觀眾無法下嚥之作,相對的對於導演哈蒙尼來說,A24 是最適合的合作對象:「好萊塢現今由會計師領導著,所以當你跟你一個不是純會計師的人溝通時,你會知道他不是傳統那種討人厭的官僚,這其實很讓人興奮,他們對於你的作品是保有熱誠的。」


但有影人的背書是不夠的,他們還是必須面對現實層面的問題,也就是這部片該如何獲得一般觀眾的認可?當他們在紐約曼哈頓舉辦一場特殊播映後,他們得到了非常差勁的回饋,整場試片大約有 10 個人沒有看完就離開,沙柯甚至認為自己需要找尋新的工作了,這場試片 A24 獲得了一個主要意見,那就是「你們不應該發行這部電影」。


不過就在《放浪青春》預告首播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擁有獨家播映權的 MTV 因為沒有預料到有如此巨大的流量而當機,「預告第一天就破了一百萬點閱」范科表示,但就算如此,A24 團隊在面對如賽琳娜戈麥茲(Selina Gomez)這類的巨星團隊還是受到了不合理的對待:「當年的南南西影展,我們有《戀夏進行曲》和《放浪青春》在那邊播映,但我們卻接到了一通賽琳娜和艾希莉(班森)妝髮團隊的電話,他們沒有登上我們幫他們準備的私人飛機,因為他們認為那個飛機太小會有安全疑慮,他們希望像迪士尼幫他們準備的那種大型私人飛機,拜託!那台飛機超棒的好嗎?而且他們只是妝髮團隊的人誒!我們最後必須在 20 分鐘內幫他們準備另一台飛機。」A24 的製作人琴妮伊葛(Jeanie Igoe)描述這段回憶。


不可否認的是,《放浪青春》在奧斯丁獲得巨大的關注與成功,詹姆斯法蘭柯回憶到:「我記得南南西影展,播映的時候像是一場演唱會,大家都站起來歡呼,演到一半的時候都在拍手」透過這次的活動,讓這部電影從年輕族群擴散,幾乎完整的觸及到這部電影最核心的目標族群,但要在如紐約、洛杉磯這類的大城市,A24 還是要重新來過,「我們一直聯絡位於紐約聯合廣場的戲院業者,不停的問他,最後我跟他們說:聽著,最差的狀況這部電影也會有那些變態的觀眾會來看,然後他們才說:有這些人就夠了。」


A24 知道這部電影有著別人看不到的潛力,但他們必須用不一樣的方式去兜售這件事,最終《放浪青春》最多開出了 1300 廳,全球獲得了 3 千萬美金的票房,「我想《放浪青春》正式讓他們(A24)進入這場遊戲裡面,我可以確信這件事」本片的主角法蘭柯表示。除此之外,這片在當年的獎季中也引起了不少聲浪,主要是詹姆斯飾演的角色 Alien ,回想這部電影的成績,卡茲認為運氣佔了很大一部份原因,范科則有不一樣的觀點:「當然,賽琳娜的比基尼也起了不少作用。」



「不要請求許可,請求原諒」


2015 年 A24 帶著《人造意識》再次來到南南西影展,不過這一次他們在 Tinder 交友軟體上使用了片中女主角艾莉西雅薇坎德(Alicia Vikander)的臉設計了一個聊天機器人,這件事引起了 Tinder 以及艾莉西雅的注意,他們從頭到尾皆沒有獲得使用他肖像的許可。「我記得我可以感受到他很沮喪」A24 的行銷人員柔伊貝兒(Zoe Beyer)談及這起事件,「後來有人問及這些照片是哪來的?我回說大概是谷歌吧我不太清楚,對我來說當下這個回答其實蠻合理的。」


至於《人造意識》的導演艾力克斯嘉蘭(Alex Garland)對 Tinder 完全沒有概念,但他也從艾莉西雅身上感受到她的不悅,而對於行銷人員來說,能把這部電影宣傳的合宜可能是最重要的:「我對於我工作的原則是,不要請求許可,請求原諒,我想這些行為只是代表了我們非常在乎這些電影作品,這並不是什麼不敬的行為。」貝兒提到。最終,嘉蘭也給予了 A24 很高的肯定:「這不是對大片商的批判,我只是說出事實,我會說如果《人造意識》給大片商發行的話,就遠程的成果來看,絕對無法達到現在這樣的成績。」


當年,A24 操作的電影獲得了 7 座奧斯卡獎項的提名,包括了《不存在的房間》(Room)入圍最佳影片、布莉拉森(Brie Larson)入圍最佳女主角、《艾美懷絲》(Amy)入圍最佳紀錄片、《人造意識》入圍最佳視覺效果與劇本,最終獲得三項獎項。


艾森伯格:「《人造意識》拿下最佳視覺真的是最大的意外!」


薩科:「當時我們正要去上廁所。」


艾森伯格:「對,因為當時我跟他們說大概就是《原力覺醒》或是《瘋狂麥斯》吧。」



成功來自微小的種子,而不是低垂的果實


2016 年,A24 開始進入前端製作,拍攝了《月光下的藍色男孩》(Moonlight),同時他們在各大獨立影展繼續以精準的眼光購買電影發行,他們在日舞影展以 1 百萬美金買下的《女巫》(The Witch)最終創下 4 千萬的票房,讓他們在業界的名聲更加響亮,當然最重要的莫過於《月光下的藍色男孩》在奧斯卡上的成績。


「我們種下種子,並不是為了獲得什麼,像是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或是十項提名」范科表示,他們的策略並不是來自這樣的目的性,反之他們則是放大電影這件事情上,這是好萊塢現在少見的運作思維,《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的製作人,Plan B 的傑瑞米克萊納(Jeremy Kleiner)對這片的成功有著精湛的看法:「從來都不是『噢!這裡有個低垂的果實,我們摘下它吧!』這是對於電影充滿熱情的擁抱,通常你跟別人討論這類的事,他們會告訴你為什麼他們不做的原因以及難處是什麼,但我發現一個有趣的原因讓他們不同,因為這是他們第一部電影,過程中依舊充滿著許多理想主義。」


因此,可以想像的,在《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成功之後,開始有人跟導演巴瑞說:「為什麼不把這部片給我們呢?我絕對會給它一個綠燈的!」這類的馬後炮言論在范科眼裡已經習以為常:「這就是現今的好萊塢。」


對於《月光下的藍色男孩》,A24 團隊尋覓人選已經許久,直到他們碰到了巴瑞詹金斯(Barry Jenkis),而對於電影本身的創作空間,A24 也是全力支持,Plan B 另一位監製蒂蒂嘉納(Dede Gardner)表示:「當我和巴瑞跟他們(A24)說,我們必須要在邁阿密拍攝這部片時,他們直接答應,但你知道嗎?一定會有很多很多的人會說:『如果你去亞特蘭大拍可以有回扣可以拿喔!』但如果你看過劇本的話,一定知道邁阿密的自由廣場社區、這個城市的色調以及這個城市的文化就是這部電影的角色之一,這些元素對於電影的建立是不可或缺甚至至關重要的,他們甚至從來沒有提出這樣的問題:『不如找一些便宜的州拍攝吧?』」


最後,《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繳出了一個漂亮的成績單,甚至可以說是一個驚人的成績單,在當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戲劇化的拿下了最佳影片的殊榮,就一個無產階級的黑人在邁阿密的成長故事,這部片畫出了一個更巨大的格局,也確實引起了多數人的敬意。



所有事都有可能發生


從這幾年來 A24 所創造的成績,對於年輕一輩的人來說絕對是一個鼓勵,這類低預算的電影可以有這樣的成果,打破了那些遙不可及的門檻和思維,「比起過往,我確實得到了更多的機會」《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男配角馬赫夏拉阿里(Mahershala Ali)表示。「好像出現了一批 A24 的電影觀眾,甚至有一些電影和這些觀眾有所連結,就算那些電影我們根本沒有參與過,例如《逃出絕命鎮》和《玩命再劫》」卡茲談論這幾年來 A24 的影響。


從《放浪青春》到《月光下的藍色男孩》,A24 並未以一個遊戲改變者自居,但卻在自然而然中衝擊同時改變了一些好萊塢的規則,原因在於他們再次把重點擺回了電影本身,不論是劇本故事、導演、演員、拍攝地點...,他們盡可能地跳脫好萊塢的工業數字遊戲,把最好的東西留下來提供給觀眾,才能從這樣的中心擴散,甚至掀起了一個 A24 觀眾,也造就了更多主流片廠、片商願意給予像《逃出絕命鎮》、《淑女鳥》這類小作品機會,未來,也許像詹姆斯法蘭克所說,不希望他們變得太大而忘記他們的初衷,但也許身為喜愛電影的觀眾,我們可以繼續期待 A24 能夠給我們更多更好的作品,更多不同題材與有著大膽的影像視野。


參考資料:GQ.com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