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狂熱] 那些負傷的英雄們:安東法夸的硬派導演風格

2015/09/16|焦點人物
by hsphere

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是當今最具影響力以及表演實力的黑人演員,曾經多次向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扣關的他,一直到了 2001 年的《震撼教育》(Training Day)中飾演大反派壞警探阿隆佐才終於奪得小金人,不過本片的黑人導演安東法奎(Antoine Fuqua)將洛杉磯警界、黑幫、街頭帶入了正義、邪惡、貪婪的議題功不可沒,而回顧安東的導演作品正如他強健的外型一樣,有著鮮明的硬派風格。


1966 年出身於美國賓州的安東,一開始其實是希望如靈魂女伶唐妮布蕾斯頓(Toni Braxton)、王子(Prince)一樣成為歌手,不過在 1998 年他有了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能夠執導香港動作巨星周潤發遠赴好萊塢的首部作品《替身殺手》(The Replacement Killer),這部電影讓他奠定了動作場面的設計以及正反英雄角色上的刻畫,到了 2001 年他與丹佐華盛頓、伊森霍克(Ethan Hawke)合作的《震撼教育》完美表現了他獨特的觀察力,以一個真實、殘酷的弱肉強食生態,改變了好萊塢警匪電影既有的死板劇本架構,丹佐飾演的角色從一個正氣凜然、足智多謀同時胸有成竹的老鳥警探,變成為了私利、欲望而無所不用其極的惡棍,這樣反轉、落差極大的故事,讓本片架構張力十足,同時也發現安東法奎重新定義了西部電影以來,「英雄」以及「牛仔」的框架。


英雄、牛仔主義是動作電影不可缺少的元素,而邪不勝正、血債血還也是這類電影基本走向,但安東法奎喜歡在他的電影角色中有這令人感到憐惜的缺陷,他們可能負傷累累或是有著不可告人的過去,他們可能想要重新融入社會、給予自己全新機會,就像西部電影中的牛仔,從一個外地來到一個村莊,企圖安定下來,但孰不知卻引起了最大的波瀾,也因為這些角色把自己的傷口攤在陽光下給外人檢視,「同情心」就在生猛的影像風格成為最棒的昇華元素,可以使電影作品更加順暢同時溫暖。


《全面攻佔:倒數救援》(Olympus Has Fallen)、《狙擊生死線》(Shooter)、《私刑教育》(The Equalizer)都可以看到安東以「受傷的高手」來當作故事的主線:出過錯的特勤小組隊長、任務失敗的神槍手以及雙手沾滿鮮血的情報員,他們都挫敗而逃避,但也都重新面對的挑戰、人物以及那個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看似與他們格格不入,但卻也都是讓他們重新振作的最佳良藥,也如同每個人生裡的定律:失敗是一定的,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再次站起來;英雄是給凡人希望的象徵,這個象徵也許崇高,但真正值得我們學習的,是谷底翻身的方式。


安東法奎的最新作品《震撼擂台》(Southpaw)再一次的把這個道理呈現在大銀幕前,不過這一次多了更多的親情、愛情以及友誼,故事看上去也許八股老套,但確實也在傑克葛倫霍(Jake Gyllenhaal)拳拳到肉、有血有淚的表演中,瞭解人生中的人情冷暖,看透一個人如何從谷底爬到巔峰,再失去一切、墜入谷底,該如何面對自己的缺點、過失,一步一步、扎實的找回那失去的一切,這次沒有誰奪取得誰的性命、而誰又展開了報復,只是直接的說著,哪裡跌倒、就要在哪再次爬起來。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