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鹿之死》:那些在恐怖驚悚之外對於各種文明批判的體現

2018/05/21|電影作品討論

試想台灣或是中國甚至任何一個華語世界的導演,從中國神話與民間傳說當中選擇一個有趣的故事套入一樁懸疑故事中,同時又能觸發各種當代國家、階級與家庭的各種問題,那大概就是尤格藍西莫這次在《聖鹿之死》幹的事。



《聖鹿之死》當中用了伊菲革涅亞悲劇的故事當作一個譬喻,也就是劇中金在學校的評論主題,當然這只是藍西莫的一個工具,不過確實也可以想像最後為什麼金會對自己的父親講出如此大愛的念頭,對於她熟知這個故事可能有很大的影響,不過從《非普通教慾》到《單身動物園》,藍西莫對於現代社會的批判甚至到憤怒可以說是越來越成熟(?),那種父系霸權與國家機器的鄙視到婚姻制度或是感情關係的嘲諷,以及這次《聖鹿之死》裡面針對高知識份子的各種血淋淋的負面宣揚,實在精闢又深具娛樂效果。



一個神秘男孩的神秘神力只是一種譬喻,他是誰而他為何可以辦到這些事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男孩所做出來的事情而發生的家庭問題,才是《聖鹿之死》最想要傳遞的重點,因為我們甚至可以撇開這個男孩是兇手的設定,整個情節發展是由於主角史蒂芬的醫療疏失而產生,間接的揭露出那種看似完美家庭的不信任以及最深層的私慾。



當然除了希臘悲劇的延伸,《聖鹿之死》以鹿為名、同時劇本那種顯而易見的賽局理論也可讓人想到盧梭的獵鹿賽局,一層一層的心理層面以及參賽者(四位家庭成員)對彼此的考驗於想像的懲罰,都建構出了那種我們被豢養慣習的白領生活,那種住在偌大房子開著豪華轎車的生活其實也是脆弱不堪,劇情裡面不堪入目的情節也不過每天都在真實世界裡面上演。



真要說,《聖鹿之死》的思維邏輯比起《單身動物園》更加縝密,在電影技巧上面可以發掘藍西莫在各種暗諷上也更加成熟,還是必須再次補充甚至多了更多的娛樂性質,不論是令人感到不悅的配樂或是從大量的 Tracking Shot 到最後關鍵的「槍決戲」終於出現手持鏡頭,都能看到他掌握觀眾情緒的目地。



《聖鹿之死》的特寫鏡頭極少,在多數中景下你可以慢慢的被同化成一種旁觀者的視角,那種無從介入但又想一探究竟的冷漠感,是漢內克最玩弄的招式,但可以發現在藍西莫手中又變成了截然不同的玩法,在故事之外如何讓觀眾加入一場他建造的遊戲場域,《聖鹿之死》做得極好。



可以瞭解本片拿下去年坎城最佳劇本的原因,然後我大概就是用一個慢一年的節奏在看坎城片單這樣。




檢舉文章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