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店》庫柏力克的故事

2018/09/29|電影作品討論

《鬼店》The Shining 1980



導演:Stanley Kubrick



《鬼店》,一部非傳統的經典電影。



如果以現在的觀眾喜好與習慣來看,會發現《鬼店》的故事很簡潔,一家三口進入一個與世隔離的大飯店,帶有靈異體質的小孩預料飯店會鬧鬼,一連串驚悚的事件後,爸爸因為恐懼症而失心瘋,開始追殺妻小,最後,妻小幸運的逃離。



史蒂芬金的原著跟庫柏力克的電影有很大差異,讓原作者很討厭電影,而導演本人還塑造屬於自己的阿波羅神話,因而有《Room 237》那部滿滿符號猜測的紀錄片,在YouTube也看得到相關的介紹,神奇的是,前幾年,在看《鬼店》以前,在深夜先看這些介紹影片竟有毛骨悚然之感,但電影本身是否如他們所說,只有庫柏力克才知道。



拜《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 2018)所賜,大家現在有更多機會看到大螢幕的《鬼店》,以前找DVD,有些翻譯片名為「閃靈」,一片500塊,實在難以負荷。



如果最近有看過《一屍到底》(One Cut of the Dead, 2017),導演女兒在家的黑色衣著上面就是印著《鬼店》中Jack Nicholson用斧頭砍出門上裂縫、大喊著”Here’s Johnny!”的圖像。



《鬼店》好像是筆者每年必須複習的一部電影,這次也去看大螢幕,雖然不是片長最長的完整版,最長的版本要近兩小時半,這次威秀只是兩小時的版本,看的時候有點悵然若失。



筆者簡略說明它的可看性,有幾點:演員、聲音、Steadicam、剪接,但別忘了這幾點的背後主謀是庫柏力克。



Jack Nicholson跟Shelley Duvall兩位演員的肖像,難以歸類為「明星」,他們屬演技派,當時,一位是奧斯卡影帝,一位坎城影后。



Jack的眉毛像兩座堅挺的山峰,如果配上咧嘴笑,莫名充滿自信的詭異;而他稀疏的髮,留了落腮鬍子更為落魄,演活了一名隨時處於情緒崩潰臨界點的失意作家,加上嘴與舌的小動作,更讓這個腳色凸顯變態異狀,又不會死氣沉沉如活屍。



Shelley的深眼眶、黑髮、微微暴牙、顯瘦的頰以及高挑的身材,更特別是她棕色的大眼珠,表現的是一種純真與透澈,但相對的,受到危險時,更會顯得她的脆弱與困惑。



看大螢幕時,聲音更有效地佔據觀眾的心思,黑暗中傳來尖銳、冰冷、詫異、寂寥,空無一人的空間卻傳出眾人的低鳴和聲,平靜中卻已經開始用宛如鬼哭神嚎的聲效控制觀眾的聽覺感官,背早已挺直準備看某種東西。但預期卻沒有那麼快發生,就如同我們跟著Danny騎三輪車繞圈一樣,如果第一次看《鬼店》的話會發覺很可怕,因為繞圈的途中預期沒有阻擋物,卻有阻擋物,是觀眾的心理被莫名阻塞,直到看見雙胞胎的時候,其實才被真正嚇到,而Steadicam(攝影穩定器)在這裡發揮很大的作用,跟著腳色東走西走,就如在迷宮中闖蕩,不會料到接下來是什麼,浮動的鏡頭對上激動的心態,游移的鏡頭運動對上猶疑的不確定性,快速的轉向轉移對上來向的衝擊。



“shining”被翻譯成「異光」(閃靈、閃光),也就是Danny小孩有靈異功能,他能夠預視某些可怕的畫面,而那些短暫的畫面就是「異光」。導演用很簡單的手法讓「異光」呈現,就是剪接,由於電影的剪接塑造出空間的差異,即便處在不同空間的主角與事件,也會營造出相當的效果。



俄羅斯導演Lev Kuleshov早年研究蒙太奇,將一連串特寫鏡頭剪在一塊,將一個人(看的人)分別剪接上一碗湯、一個在棺槨中的人、一個長沙發上的女人,觀眾對於那位「看的人」,會各自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果,即便「看的人」表情到底一樣,這被稱之為「庫勒雪夫效果」(Kuleshov effect)。



假設:第一個鏡頭是一個人臉的特寫,他面無表情,第二個鏡頭是個巧克力冰淇淋,第三個鏡頭是那個人的苦臉,這三個鏡頭連接起來,觀眾會感到飢餓或發覺冰淇淋不好吃;如果第三個鏡頭接上笑臉,觀眾會感覺飽足感與愉悅,但以上感受因人而異。但這個剪接實驗卻顯現出另外個重點,即便冰淇淋跟人相距十萬八千里,觀眾仍可以察覺兩者互相對望,好像在一塊兒的空間效果。此外,加上中間的冰淇淋鏡頭是外加的、突然出現的,如果回想起柏格曼的《假面》(Persona, 1966),再看到《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 1999),剪接的平凡特效就出現了,假若中間的鏡頭切入的是「男性陽物」,驚嚇的居然是觀眾自身。



在家中浴室,Danny冷靜的臉,剪上一兩個血腥畫面的飯店鏡頭(異光出現),再接上Danny睜大眼睛與大嘴巴的驚異表情,觀眾也會感到異常驚恐,這會有加成、加劇的作用。



Jack在浴室中看見一名裸女,觀眾先是看見Jack的冷靜表情,剪接上裸女的全身,再接上Jack的帶點荒淫的微笑,觀眾跟著偷笑,但Jack跟裸女兩者距離明明很遠。而兩人擁抱接吻後,我們看到Jack沉浸在心術不正時,接到鏡子中的腐敗身軀,再接上Jack的詫異與嘶吼,觀眾會感到噁心,從滿足的淫笑到恐懼的尖叫所製造出的距離效果非凡,即便只是剪接的排列。



電影後頭,飾演媽媽的Shelley Duvall在飯店裡找Danny,卻看見一連串根本不在飯店的人物。她走上樓,頭往右一轉,一個飯店房間內出現一個穿著怪異的人,裸著屁股,那個人轉頭看向Shelley Duvall,這時快速的Zoom in加上一個高分貝的聲效,觀眾跟著Shelley Duvall一起看清楚戴犬狼面具、身穿動物裝的怪人,突然又出現一名西裝男子,理解到怪人在幫男子口交。



快速Zoom in,表示「未看清故欲看清」,其中之因來自於「距離」,在電影後半段幾次出現這個做法,而電影後頭一連串毫不相關的人物出現,導演漸漸觀眾、角色逼視「鬼店」的事實,相對於電影前半段的緩緩、悠悠而行的鋪成。



《Room 237》把《鬼店》愈挖愈深,奇奇怪怪的事情都會出現,可是,對於《鬼店》的觀影經驗,感官上的第一次恐懼可非假戲能夠真作。



圖片來源:IMDb


檢舉文章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