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觀影指南|《金錢性騙局》: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2019/06/22|電影作品討論

#觀前與觀後

        

        作為臨時的試映會特派員,關於《金錢》所做的事前功課,舉凡,導演風格、演員背景、劇情簡介一概不知,甚至連預告片都沒看過,進度可謂是零,十分差勁。且片名相當芭樂,讓人興趣缺缺,在豔陽罩頂下,當時完全是以有免費冷氣吹的心態進場觀影的。



        不過人生柳暗花明,誰能料到下一次出電影院門口時,特派員我的感想竟是餘韻無窮,臉掛笑容,當下就決定要二刷了呢?可能出於心態乾淨或片名太爛造成的反差感,但也要歸功導演與劇本的高明,以上機率的加總造就了我對此片的高評價。行文至此,建議大家對《金錢》的事前功課如果做的越少,後勁保證越強。



 



#人設與劇情



        我想,電影開場為整部片定調,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即便不一定連結得上故事主線,但依然可以從中了解整部片的風格或是認識角色。



        在不探究後續劇情的情況下,我們即可從開場鏡頭得知,攻讀哲學的主角在明白諸多哲學家悟出的人生道理後,並沒有變得更加出世,反倒成為了一名活脫脫的矛盾綜合體。傳道沒有、授業沒有,觀眾眼前的就只是一個家境再普通不過的路人,目前以快遞員的身分在過日子而已。



        為什麼讀哲學?其實歸咎根本原因無非是想更接近真理一點,讓我們在人生當中能夠做出最正確的選擇。然而,一場搶案中,天降鉅額贓款於主角,第一時間的反應不是報案,而是完全違反常理與道德的捲款潛逃!?故事此刻,看似荒唐劇情的超展開,卻是導演對現實虛假做的一連串嘲諷。令人啞口無言的是,這就是我們身處的世界真實的模樣。



        警察是人民保母?成立慈善基金會是為了助人?洗錢是為了避稅?也許我們都該想想,上述的說詞會不會只是大人為了方便管理而已。本片圍繞著「選擇」這個命題,帶領觀眾不斷地打破,打破我們長久以來自認理所當然的觀念。





#後記



        沈澱幾天,重新將當天看片的記憶回放後,筆者發現,本片其實有著《鬥陣俱樂部》的風範以及同《一屍到底》的觀影體驗。



        同樣對現實世界有許多反諷,同樣引領觀眾打破既有框架,對比《鬥陣》太過極端的暴力,《金錢》僅以一場搶案以及意外路過的快遞員,就拆穿了許多充斥在社會裡的謊言,是較溫柔的方式。雖然劇情有時令人覺得太水到渠成,但反過來想,實為更接地氣些。



        另外,拜中文片名之賜,很容易讓人預設立場,不能怪筆者下流,試想如此具誘惑又膚淺的字眼,很難不聯想到這會不會又是另一部「黃片」?同時,這也代表了,劇情上似乎有更多的操作空間,就如同《一屍》內容與片名的文不對題,卻因此促成了空前的成功一樣。



        儘管對片名一直很有意見,但最後不妨留白想像,若中文片名是此取名者下的註腳,除了致敬故事本身之外,順便以此嘲諷觀影者膚淺的聯想,如我,那我認為,他/她/它/祂/牠已經成功了!


檢舉文章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