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觀影指南 |《強尼•凱克》:臺北練習曲

2019/07/03|電影作品討論

#插曲與前奏



   



    「哇!這是哪裡?畫面怎麼那麼漂亮!(臺語)」原本只剩電影對白和背景鳥聲的房間,就在媽媽帶著一席話突襲下,靜止的空氣被劃破,我也被嚇個正著。當初計畫要讀書到後來變成看電影,果然,違背自己初衷做的事,心裡總不會是平安的。



       但是必須多謝強尼與凱克,你們平白地消失,推動了劇情,讓平時過於專注在自己世界的我們,得以放下手機片刻,閱讀螢幕上的臺北故事集。這些發生在城市裡的小故事看似與我們無關,實則相當貼近。礙於每天身邊發生的一堆屁事,人們已無暇關心彼此,於是心與心之間因而產生了「距離」。「距離」也正是在電影推進的過程中必須緊抓的主軸。我想,電影前段由於支線稍多、鋪陳稍慢,有點令人摸不著頭緒,如果觀影者能稍微花點心思著墨各人物間的互動關係,會更有帶入感些。





#劇情與人設



   



    《強尼》裡,主角群兩男一女從原先的不熟悉到因為工作、生活,變得偶有交集。即使在同個故事架構裡,卻少有三人同時聚在一起,找尋女主角的鳥的橋段是少數令人印象深刻的同框畫面。上文曾提及支線稍多,這確實危險,可能一不小心放錯故事重量,後續就走偏了。乍看之下,毫無劇情可言,弔詭的是,這部片就是有辦法說服你不斷往故事深處走去。





        城市是容器,裝載的故事如同一面鏡子,鏡頭成為幫助觀眾打破距離的工具,主角的日常瑣事串成常民生活是電影表面,背後看盡則是三人家庭與愛情關係交織的市井浮世繪。榮獲臺北電影節四個獎項的《強尼》看起來就是衝著影展來的,有別於一般商業主流片像是路邊小吃的大鍋炒,劇情太過明白以及緊湊的剪接節奏,本片安排許多曖昧不明的段落輔以長鏡頭錯落配合著,少了批判,多的是生活裡的無奈,比較接近一道風味醇清的小菜。不過有些片段給的訊息量過少,有的是突如其來,有的又不打算解釋,片子走完,的確是與小菜吃完意猶未盡的感覺相仿啊。





        放下劇情演進這沈重的擔子,可以更細細品嚐演員帶給觀影者不同的體驗。「能夠從裡面看到自己或是身旁的人」這句話無非道出了本片最大的亮點,在筆者看來,《強尼》故事本身並沒有一個明顯的衝突點,但每個角色身上各自背負的經歷就足以讓自身成為亮點了,從主角到配角,個個都充滿人味。除了角色設定的特殊性,他們之間又各有無法輕言放下的情感牽扯,在渴望與世界建立連結的同時,很多又都是不能明說的秘密,十分諷刺,不過,或許這就是此片的吸引力所在,類似的矛盾心理也時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得到體現,所以說呢,看片也不失為我們反思生活的一面鏡子。





#先斬後奏



      

        在看完《強尼》後,餘韻不減,連帶勾起了筆者先前在看《曼哈頓練習曲》的記憶。這也是本次下標的由來,兩部片有諸多相似之處,儘管故事內容與主題不太一樣,但皆帶到了城市的各個角落與街景,讚嘆曼哈頓的風光有多明媚的彼時,此刻想來,其實臺北也有許多相當具電影感的場景,它可以是橋墩下的人行走道、也可以是你家門口,不管哪裡,其實真的沒必要去羨慕國外,臺灣自己就有很多值得欣賞的地方了,所以在批評臺灣創作環境不好的時候,請先問問自己,我們有先發現自己的家園也有值得欣賞的一面嗎?連一個平常很少在看電影的老婦人闖進房間,看到兒子看的電影畫面是如此之美,都不自覺讚嘆,我想,我們還有希望。





       筆者最喜歡的就是本片的頭尾設定以及片尾象徵性的畫面;《強尼》開場讓我們看見男主角的兩光汽車在路上拋錨,最後也以相同結局作結,算是另類的善始也善終。最後,片尾男主載著女主開上高速公路暗示著兩人逐漸高昇的關係,中途竟意外地熄火了。未來的路並非順利,但儘管如此還是要前進。雖然收尾令人啼笑皆非,不過卻隱約透露出,主人公們對於生活不服輸的精神。最後,就在城市的夕陽餘暉照耀之下,臺北物語也暫告一段落了。


檢舉文章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