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老師能否有個想犯錯的靈魂?關於【我的靈魂是愛做的】

2019/12/15|電影作品討論

這是導演陳敏郎的第二部劇情長片。以同志為主題,搭在2019台灣同婚元年上映,「見證平權歷史」成為影片宣傳時常提到的正面話題。然而從金馬影展至近期上片,卻引起一些觀眾負面評論,覺得劇情裡關於愛滋的描述顯然知識不足、處理態度老舊刻板、角色行為邏輯錯亂,加上對導演拍片方式的爭議(為求演出入戲,直接讓演員在鏡頭拍攝下扎針驗愛滋),使得該作原本對此議題的善意關注,變成錯誤示範的污名案例。



以上我部份同意。但這電影若只被如此討論,而將優點直接跳過,也太可惜。於是我想補充幾句。



從「真實」講起。導演說:想讓觀眾感覺「主角Kevin就是我認識的朋友」。他的拍攝方式是給出一個情境方向,無固定台詞,讓演員們自行發揮、聊天對話,力求鏡頭前的演出貼近真實(為此甚至禁止演員私下閒聊,避免情緒/情感混淆)。我們在電影裡的確看到這種表演效果,尤其飾演Kevin的邱志宇,有好幾幕自然到完全沒有演戲痕跡(例如第一次上課的自我介紹、約會講的開玩笑撩話),讓Kevin這個角色有了人的溫度,從劇本的平面敘述裡站起身,變成鮮活靈動的立體模樣。



Kevin是個什麼樣的人?電影片名或已一言道盡;劇情裡雖未直接交待「我的靈魂是愛做的」這句話從何而來且有何意義,但看完電影應都會聯想這是(至少前半部的) Kevin的內心信仰。真實世界裡,什麼人會說出這般感性的話?猜想可能有幾種特質:(1)相信愛情。(2)覺得愛是人生最高意義,對愛充滿嚮往。(3)為愛奮不顧身,不在乎自己好傻好天真,甚至痴狂。(4)一切以戀愛優先,其他若與之衝突者則易被忽略漠視,而顯得有些自私、沒責任感。以上特質條列展開,似乎真能讓人想起某些朋友(甚至自己?)。這是Kevin在心理情感層面的模樣。



而在電影裡,Kevin的外在社會角色是一位高中的公民課老師,在課堂上正氣凜然地教導學生基本人權與互相尊重的民主素養,假日時會親上街頭爭取婚姻平權。如此設定,形成電影裡最大的爭議與衝突:「是同性戀」與「有愛滋」跟能不能「當一位高中公民老師」是否相關?劇情裡一幕校方與家長們激烈討論這件事的場景(臨演的表現也很真實,完全符合常見的護家盟式發言),是直至今日(即使同婚法已通過)在教育體系內仍無法被輕易緩解的問題現況。電影以這般角色背景設定拍出衝突現場,但導演真正關注的則是Kevin這個人。顯而易見地,在這是非爭論的戰場裡,Kevin不是一位勇士。他似乎一直在逃避,雖不確定自己是否有愛滋,在學校論戰裡卻堅稱自己沒有愛滋且願意配合測試,而不是起身反抗這個原本就不合理的要求;過程裡,他所在乎的,只有他的男友去了哪裡,想轉身背對現實世界接連丟來的各種問題,躲在愛情的庇蔭之中。



我認為導演最想關注的,是Kevin這個角色的裡外落差與種種矛盾,簡言之,該作不是為了拍攝一位可當衛教大使的正義男神,而是過於天真、遇到問題只想逃避的普通凡人。這也顯示該片英文名《The Teacher》有其諷刺意味。在課堂上教公平正義、為平權簽名連署與成群上街遊行是一回事,但真正遇到工作職場上的利益衝突時又是另一回事(在權力結構之中被霸凌,但自己一人沒能力成為第一線的反抗者,且不想因此失去工作,只得妥協忍耐)。最初那位想教導下一代平等與尊重的熱血老師,最終其實是讓這整個事件/世界給他上了一課:理想傾倒、愛情幻滅,而其中最深刻的體悟,該是「原來自己並不是一位勇士,而是懦夫」,然後,將這一切經歷吸收與學習,成為自我生命的養份,並將自己重新組裝升級,再繼續面對下一場人生處境。



以上是劇情內的衝突。而電影之外,如本文首段所述,另有一層是非爭議。簡要收束:(1)主角愛滋常識不足,自己恐慌也讓愛滋污名化。(2)明知故犯,性行為不做保護措施,事後才擔心得病。關於以上兩點,我覺得可從劇情裡得到一些解釋。



故事的最開始,是從Kevin的清純美好願景展開:「我也想遇見一個人,我愛他,他也愛我,然後結婚,一起變老。」如此願望,最後卻如同詛咒般,影響了Kevin之後所有際遇。他遇上高晉武,認定是他,便緊緊捉著不放,僅管接下來發生再多鳥事也不離開,直到最後被斷然離棄,才結束這段關係。這乍看是一段痴心感情,但事情真有那麼單純嗎?



Kevin愛上高晉武,除了因為對方外表很帥(拿手機照片和母親炫耀),那身在富有家族的經濟背景(那比起原住處漂亮整齊許多的優雅屋房)不也是誘因之一?這些條件加起來,即是「愛我的高富帥王子」,符合浪漫的愛情幻想。之後發現對方有愛滋且是有婦之夫,也無法改變他心底的願景圖像。這過程中,Kevin心底難道沒有左右衡量?當他被高晉武名正言順地帶到家族正式場合裡吃父親的壽宴,那時他的心底在想些什麼?(小三要變成正宮了?)壽宴之後的下一個鏡頭,是Kevin睡到一半發現身邊的高晉武在自慰,然後他湊了過去,沒有保護措施地和對方做愛。為什麼?這是編劇的邏輯錯誤?還是Kevin心底真有在想些什麼?會不會是:若將一起終老,一起得病又何妨,反而是種忠誠的表現?(講到這我都有點想跳腳:難道不能先查一下U=U概念與PrEP是什麼?)然後,既然都做了,之後為何要如此後悔與害怕?這不是一開始就知道的結果嗎?但,若再細想:Kevin也許都知道,但他只是不由自主地就這麼做了。當他和高晉武說:檢驗中心告知他得了愛滋病,那時他心裡在想什麼?當對方理性地要他明天再驗一次,他卻堅持結果不會錯,然後開始哭鬧,那時又在想什麼?他在害怕的同時,是否也期待著對方能因此給自己更多的關愛與承諾,然後,將自己與對方未來的人生緊緊綁在一起?…. 為了什麼?難道只為了達到那個原本單純的願望:結婚,一起變老?



真的是這樣嗎?當初發生的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回到電影最開頭,蓄鬍且表情有些嚴肅的Kevin(已經歷過將要演出的所有情節的過來者),隨觀眾們走進劇院,神色凝重地看著舞台上兩位男演員彼此糾結纏繞的舞動劇碼(因愛滋病逝的田啟元的劇作)。我認為這個場景,即是整部電影的敘事姿態:試著理解過往,看自己在生命浪潮的時間軸裡,不由自主地隨著戲劇情節翻轉打滾,不明所以地追求高低起伏,奮力接近那不可得的事物,處處沾惹塵埃,最後滿身傷痕地從劇場舞台步步退下。



電影的結尾,沒有清楚交待後來發生什麼事。最後高晉武是病是死?或只是交辦大樓警衛隨便找個理由把Kevin打發走?最後校方逼迫Kevin做的愛滋檢驗結果如何?他又是以怎樣的身份回到學校繼續教書?最後Kevin隻身上山,所前往的佛堂和他是什麼關係?這些劇情裡都沒有說明。然而,雖沒明講,觀眾仍可得知這齣劇的結尾必定是難堪與傷痛。當Kevin反覆至醫院找高晉武,查無此人而崩潰喊叫:「他是我很重要的人」時,就已是在這場回顧過往的憶想劇場中,演出落幕前最終的沉痛告別了。





以上講了很多,有我個人的私心存在。這部電影並不完美,但裡頭卻有許多天才的精彩靈光閃現。今年金馬獎我看了好幾部,那些作品完成度都很高,四平八穩,但看完之後,心底真正感想大概「嗯」一聲就能帶過。陳敏郎這部作品則讓我感到驚豔,包括有些實驗性的記實拍攝手法、剪輯方式(現在大概很少台灣電影導演在拍片時會想著高達吧),以及那種對於人類善良與魔性一體兩面感到迷茫卻又被其誘惑的耽溺美學,還有演員邱志宇與張詩盈(走火入魔般)的精彩表現,都讓我覺得非常好看、值得推薦。



我對這部片目前票房不太好的狀況感到意外。希望能有更多人進戲院,看看我說的那些難得的「精彩靈光」是否有在面前閃現。最重要的是,希望陳敏郎導演繼續拍片,希望邱志宇與張詩盈在電影銀幕持續出現,非常期待他們未來的新作品。能看到一部有創作活力的電影,實在是件滿開心的事情!



 


檢舉文章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