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 Talk Vol.2-建築設計師王治國的《盜夢偵探》

2016/03/16|焦點人物
by seboxhong

文字:Sebox / 攝影:王愷云


秉持著「有幾個觀眾,就有幾個故事」的理念,狂熱球從 2 月開始進行一系列的訪談,跳脫電影專業的範疇,將電影這個含有不同文化元素的娛樂藝術媒介再次解構,讓不同領域的專家從更獨特的角度與我們談論電影。上一期的調酒師 GN 最終拿下了美國總冠軍,要繼續往前向世界冠軍邁進,而這次我們請到了「無有」設計公司的合夥人建築師王治國先生,聊一聊電影與設計、建築之間的微妙關係。


這一天我們來到了王老師好友的工作室,人高馬大的他當天戴著一個髮箍,簡單的連帽外套外面加了一件西裝外套,已經是爸爸的王治國臉上並沒有太多歲月的痕跡,爽朗的笑容令人感到幾分親切。或許也與他目前所營運的公司有某種程度上的連結,「無有」的作品範圍非常廣,從平面到動態甚至是建築都是他們的作業範圍,王老師則大概介紹了「無有」的營運概念與定位。


「我認為設計是沒有領域的分別,追根究柢它的精髓是一樣的,只是說在不同的媒材跟介面底下,才會被分成大家所說的建築、室內、平面或是包裝設計,但其實它的源頭都是一樣的。從 1D (文字、編碼)、2D (平面),或是 2.5D 的包裝,到 3D 的室內、景觀等等,都是我們的工作範圍之內,但我們真正擅長的是如何把這些東西從頭到尾連貫起來。」


apapr2


的確,在現實生活中的許多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如同我們今天要與這位建築設計師討論電影一樣,王治國在訪談前先提到了他最喜歡的電影作品《盜夢偵探》,這部由日本動畫大師今敏創作的優秀作品,在王老師的創作中影響十分深刻,也是因為從事建築工作十幾年,才體會到今敏的作品中有趣的元素。


「其實看過這部電影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比較有趣的是到了最近幾年就會開始發現,在好萊塢的電影裡面開始看到它的影子,直到這幾年因為他去世了,大家才開始對導演今敏有比較廣泛性的討論,才發現他的作品對好萊塢的主流電影都有很大的影響,例如《全面啟動》或是《黑天鵝》等等。今敏其實有很多很棒的作品,包括《千年女優》、《藍色恐懼》等等,不過都是在我成為建築師之後,我才慢慢感受到它們的箇中奧妙。」



王治國彩


真正讓王治國驚豔的不僅是今敏電影中的視覺效果,而是不論在《千年女優》、《藍色恐懼》...等作品中,擔任母題不斷出現的虛擬穿梭現實的狀態,王老師透過自己的專業領域解釋了這之中的相似性,更令人對於電影在結構上的魅力受到吸引。


「基本上建築師就像是一個場景設計師,所以我們很擅長進行對場景的想像,想像這個場域裡面有什麼活動,我要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場景,或是我要用什麼樣的場景來誘發什麼樣的活動,所以場景跟活動一直是我們在琢磨的一部分。而今敏的東西就非常著重於場景與故事,甚至有一些畫面布局的技巧很令我驚豔,其實他的作品畫面都非常美,而最令我著迷的是他電影裡面現實與夢境之間的隔閡與差別。對我來說,這些虛擬與現實之間的差別,這部電影到了最後兩個東西是混在一起的,這其實跟我們的工作非常類似。例如我們在設計的時候,一開始透過平面圖,透過 3D 的模型擬真圖,我所述說的東西是虛擬的,可是我最後必須把它做出來,我必須把虛擬的東西與現實做結合,這之後就會造成一個事實。」


對此王治國舉出了羅蘭巴特(Roland Bathes)的著作〈流行體系〉裡面提出了一個「三種服裝」的理論,這個理論包括了文字服裝、雜誌服裝以及現實服裝。這三個東西都是現實沒錯,但它們所呈現出來的樣貌卻完全不同。例如我用文字寫出來的服裝,它與現實的服裝沒有任何關係,它只是一段文字的陳述,而時尚雜誌上面拍出來的服裝照片,它們與現實也沒有關係。


「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其實概念也是一樣的,我們的想像、我們的模擬到最後跟現實是沒有關係的,而這三個階段都富有其本身的藝術成分,不論是真正的建築可以作為某一種藝術的呈現,你所手繪的圖本身也是一個美學與藝術的呈現,更不用說我們常以文字來敘述空間與場景,這也是一種文本藝術的呈現。而在今敏的電影裡面討論很多現實與虛擬的平行與交叉,這對我來說其實是很大的震撼,因為我們的腦袋一直都在做類似這樣的切換,就像我們會去想這個作品最後做出來會是什麼模樣,然而建築物真的蓋起來了也不一定與你腦海中的想像相同,我們也都一直在這之間穿梭以及切換。」


電影與建築在結構上其實有非常大的相似性,不論是議題的探討或是為了取得觀眾共鳴的最終目的,電影這個幻術創造了人們無法在現實生活中體驗的環境,透過身歷其境的錯覺讓人們感受不同的情緒起伏,這也是建築、空間能夠給人最直接的感受,在現實中幻想,把幻想化作現實。


「因為我本身就很喜歡看電影,不僅是對於建築這個角度,我記得我在國中的時候就在看《阿基拉》的導演作者大友克洋的東西。對我來說電影其實是讓我們進入到另外一個空間的媒介,因為人的一生能夠經驗相當有限,能夠經歷的範圍也非常有限,但因為有了電影,我們可以從希臘到埃及到羅馬,甚至到南極北極、外太空...任何我們沒有去過的地方。電影賦與我們對於空間的具體化,不然很多東西只能停留在我們的想像,火星到底長什麼樣我也不知道。(笑)」



王治國黑白


王老師認為透過電影的呈現,人們有能力用視覺的方式擷取前所未有的經驗,儘管實體經驗與視覺仍然有程度上的差異,但總比什麼都沒有來的好。他另外舉了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作品《星際效應》為例,沒有人知道黑洞究竟長什麼樣子,我們或許能夠用想像以及基本的常識把黑洞畫出來,但諾蘭卻找了資深的物理學家與動畫師一起討論,把理論透過現代科技具象化讓觀者能夠藉此體驗想像中的空間經驗。


「電影的這項特性能夠幫助我在創造空間的時候,在程度上有更多的參考價值,我會開始思考如何布局一個空間,當我進到一個空間之後,下一個空間又要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體驗,而這些體驗之間可能是有節奏性的,也可以是完全被我控制住的。」


從身為觀者的經驗來探討空間的體驗,王治國以《鬥陣俱樂部》的鏡頭作為比喻,觀眾就像是第一次進入一個空間的受眾,我們跟著導演的畫面安排,一步步被引領接受導演要告訴我們的訊息,在建築、室內設計的範疇裡也是同樣的道理。除了專業領域以外,電影在王治國的身上也產生了許多有趣的共鳴,他提到王家衛導演的上一部作品《一代宗師》,特別是這句台詞「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見自己就是還在學習的時候,見天地則是我們在試探自己專業領域的範圍、邊界在哪裡,而見眾生就是把我們所知道的東西回饋給後輩,這對我來說實在是很有趣,尤其是到了這個年紀。(笑)」


年齡絕對不是學習的阻礙,王治國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仍然接收不同的資訊作為自己的靈感來源,他也時常勉勵學生如果不想讀書可以多看看電影,從生活中能夠擷取的經驗有限,然而電影卻能讓我們以更簡單、更輕鬆的方式充實自己。對於藝術的熱情讓王治國能夠在無限的想像力中繼續創作,或許這也是為什麼,當問到電影對他來說是什麼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回答:


「電影就是我的養分。」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