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改編重拍還是致敬?3 分鐘帶你一探電影作品的互文性

2016/03/21|新聞快訊
by seboxhong

文/ Sebox


電影是一種極為複雜的藝術載體,它能夠匯集不同的文化元素,重新組合成為說故事的絕佳工具,不過隨著時代的演進,許多電影創作人也非常了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的更遠這個道理,有許多導演常常在自己的作品中放入過去電影中的元素,來表示自己對於經典作品的致敬,也有些導演直接扛起了重新製作一部電影的責任,在早期的電影作品中注入更多新的元素,以更新的拍攝技術讓觀眾重新體驗一個故事的震撼力。


西班牙的一位影像創作者 Jaume R. Lloret ,製作了一支 3 分鐘的短片,將許多翻拍經典電影的作品,以及向過去優秀的作品致敬的片段匯集在一起,包括了日本導演三池崇史改編自瀧口康彥的原著小說〈異聞浪人記〉拍攝的《一命》,這個故事在1962年就由小林正樹執導的電影《切腹》詮釋過、韓國導演朴贊郁拿下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的《原罪犯》(Old Boy)也被重新拍攝過。


值得一提的還有《未來總動員》(12 Monkeys)與法國電影《堤》(La Jetée)的連結, 1962 年的法國電影《堤》(La Jetée)使用了非常獨特的方式呈現一部電影作品,以靜態的照片配上旁白對話,整部電影只有一個場景是動態影像,這是因為當時導演克里斯馬克(Chris Marker)沒有預算可以拍攝動態影像,他只能只用相機拍攝,卻也成為了法國電影中的一個經典。導演泰瑞吉連(Terry Gilliam)受到此片非常多的啟發,在電影作品《未來總動員》中使用了非常多《堤》的元素。


而好萊塢近幾十年也重拍了許多經典的作品,例如香港電影《無間道》被重拍成《神鬼無間》,1971年的《歡樂糖果屋》(Willy Wonka & the Chocolate Factory)也在提姆波頓(Tim Burton)的巧手下變成了《巧克力冒險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驚悚大師希區考克(Alfred Hithcock)經典的《驚魂記》(Psycho)也在1998年推出新版。


這些電影作品都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一種對於過去電影作品的致敬與崇拜,不論是在畫面、故事或是任何一個環節的相似性,都能讓創作者在揮灑才華的過程中更有魅力,看完這支影片後可以再把過去的作品找回來看,可能會有更多不同的感觸與發想也說不定。


https://vimeo.com/156684127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