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親愛媽咪》:執著與坦然的天平

2016/05/06|
by hsphere
札維耶多藍去年在坎城影展交出的作品《親愛媽咪》(Mommy)被譽為他出道以來最成熟的作品,確實,這部電影在技術、故事以及情感上,都展現出他對電影高超的天份與「手感」,精準、俐落的刻畫角色的厚度,再凝聚彼此之間的互動,時而緊繃壓迫,時而輕鬆溫暖,甚至在美麗的攝影下營造出 MV 的綺麗,這是《親愛媽咪》,不過本質上它又是一個易碎且刻苦的利刃。

電影以虛構的法條 S-14 破題,表示在未來的加拿大,不需經由本人同意,父母即可以將行為不當、且具有高危險性的孩子送往公立醫院,在法律以及道德層面上,都不會有所阻礙,這個斬釘截鐵的前言,讓接下來的發展注入了一個詭譎的背書,讓觀眾似乎在一開始即看到了結局,又或者只是一場內心交戰的辯證,從黛安那句「我會證明懷疑的人是錯的」就可瞭解他對於自己小孩的執著與那無法動搖的愛。

有趣的是,這個故事再加入了鄰居凱拉才得到了平衡,原本的母子關心在彼此的「執著」下猶如死結,窒息感在兩人之間不斷發生,直到凱拉平靜、平穩的靈魂進駐史蒂夫與黛安之間,這三角才成形,足以撐起交織的關係,回顧這三者,史蒂夫對於自己給予母親的愛,有著亂無章法的執著,她用著自己的方式、但不被社會接受的方式,愛著他的母親,他不懂為何這個世界無法接受他,他不瞭解為什麼他無法和他的母親安然相處,但他也無法真正控制自己的想法,以及那份如荊棘沙漠、難以適應的愛;而黛安,無止盡的付出,是他對史蒂夫的執著,在狹小的相處過程中黛安盡可能的找到喘息的縫隙,那個縫隙令人悲痛但又可感受那如生長在水泥野草的生命韌性,在探頭冒芽、尋找陽光的每一分每一秒,黛安都抓著正在流逝的力量,矛盾的是,在越無助、無奈的時刻,身為母親的她反而更加深她對史蒂夫的愛。至因為口條問題而失去她老師工作的凱拉,在史蒂夫身上找到了那個遺憾出口,她似乎是對執著最早放下的人,也因為這個出口,製造出史蒂夫、黛安這對母子的階段性答案,可惜的是,不是最終答案。

S014 法條最後成為了他們的結局,這個好似不是選擇的選擇,提醒著我們這條虛構的法條,在現實身活中視無法存在的,不過又如何呢?人類總能利用各種方式去糟蹋、毀滅各種類型的關愛,黛安的坦然是從絕望而生的希望,史蒂夫的決定是放手的表現?付出而造成的毀滅是毀滅嗎?成全而造成的妥協是妥協嗎?《親愛媽咪》在電影開始、結尾看似給了我們答案,可是也透過超過 120 分鐘的過程不斷提出哉問,那個美如音樂錄影帶、痛如真實生活的世界,並沒有給觀眾出口,在執著與天平的兩端,最終,人都要踩向一邊。

《親愛媽咪》絕對是一看再看、值得與家人朋友辯思的絕佳作品,在母親節的週末,來一部不一樣的母親節電影,就在中華電信 MOD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