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7 分鐘帶你一覽大衛芬奇在電影裡面精彩的運鏡技巧

2016/05/27|新聞快訊
by seboxhong

文/ Sebox


一個導演能夠將他所要傳達的訊息,透過視覺與聽覺的組裝,讓觀眾在大銀幕前慢慢接收,而一個優秀的導演除了這個能力以外,更能在許多小細節上面注入細微的資訊,每一個畫面中的小細節單獨存在時或許無法傳達太多意涵,但一個優秀的導演能夠在細節的堆疊裡面讓觀眾感受更細緻的觀影經驗。知名的影像分析團隊 Every Frame a Painting 製作了一個影片,不像過去的影像分析一樣抽絲剝繭觀察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的手法,反而是從他的作品中,帶觀眾一起了解什麼是大衛在電影裡面避免使用的方式,


手持攝影


因為科技的進步讓電影創作者們有更十足的把握使用手持鏡頭,不論是用 Steadicam 或是全新的三軸技術,在畫面的穩定度上都有非常好的品質,不過這是大衛比較少使用的技巧,幾乎在一部電影裡面只會出現一兩場手持鏡頭的畫面,例如在《龍紋身的女孩》裡面有兩場動作戲使用手持鏡頭,《社群網戰》甚至只有一個鏡頭是手持拍攝,而出現手持鏡頭最多次的則是經典的《火線追緝令》(Se7en),組共有 5 場戲使用手持拍攝,即便使用了他最討厭的手持拍攝技巧,大衛仍然在鏡頭語言的設計上下了許多苦心。


在這場戲裡面只要是布萊德彼特與摩根費里曼出現的畫面,都使用晃動的手持鏡頭,而凱文史貝西獨自出現的畫面則是穩定的固定鏡頭。而在鏡頭上的使用大衛還有另外一個堅持,他不希望觀眾意識到攝影機的存在,儘管現在有許多導演會刻意加入鏡頭晃動,讓攝影機好像是一個存在電影世界裡的人一樣,大衛追求的反而是鏡頭運動的完美性質,在一次訪談中他提到了這麼做的原因。


「我非常喜歡『全知觀點』這個作法,攝影機從一個地方完美地移動到另外一個地方,這之中並沒有太多特性,它只是把正在發生的事情呈現出來,而這些正在發生的事都是註定好的。」



特寫與鏡頭運動


大衛芬奇的電影裡面會出現特寫鏡頭,但使用特寫鏡頭拍攝一定代表這個鏡頭是必須的,為了要強調某一個物件或是某一個訊息,大衛才會使用特寫鏡頭來強化,因為當特寫鏡頭出現時,觀眾就會認知到這個畫面即將要出現一個重要的資訊,所以在創作時必須要非常謹慎使用特寫。


另一方面,大衛也盡量不讓鏡頭進行無意義的運動,如果能在一個畫面裡面呈現一切訊息,任何的移動都會讓觀眾分心,反而沒有辦法真正傳遞訊息。所以大衛會透過場面調度以及人物走動來達成目標,如此一來才能讓觀眾有一種坐在舞台前看戲的感覺。


對話橋段的鏡頭使用


許多電影裡面一定會出現兩個人、三個人或是以上的對話場景,而導演們會利用角色之間的談話讓觀眾理解這場戲的目的,然而在《火線追緝令》裡面,一場摩根費里曼、布萊德彼特以及布萊德彼特的長官在辦公室裡面時,大衛使用了不同尺寸的鏡頭來拍攝不同的對話內容,讓觀眾就算不懂對話內容,也會因為畫面上不同的距離了解這三個人之間的關係。


而在近幾年大衛更發展出了新的手法,透過畫面中的空白增加劇情的張力,例如沒有人坐的椅子,或是角色對著一個空間裡面的人說話,但這個人卻沒有出現在畫面之中,都是取代文字、語言透過畫面讓觀眾感受故事的方式。


大衛芬奇的確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電影創作者,不論你喜不喜歡這個導演,他作品的細膩程度已經可以放在教科書裡面一一研究,不過他自己又是麼怎麼看觀眾與他的作品之間的關係呢?在一次的訪談中他表示「觀眾都是變態,而這是我事業的最根本動力。」其實會這麼說非常能夠令人理解,電影創造出了一個現實生活中人們無法達到的世界,觀眾透過看電影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更滿足了本來只存在幻想中的各種情節,而一個電影導演能夠做到的,就是基於這樣的慾望創造一次又一次的視幻覺。


完整影片: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