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is專欄 / 《天眼行動》:天空之眼中的火車困境

2016/06/20|
by LOUIS
文/ Louis

「一列火車行駛而來,而在常規軌道有五個人,如果繼續行駛會撞死五個人,但如果按下反向切換閘就能切換到右邊的軌道,但右邊軌道上有一個人會被撞死,如果是你會怎麼做?」

這是個叫火車困境的心理測試題,看完這部電影後立即想到了這個心理測試,而這部電影就是建立在一個這樣的基礎點上,考驗著人性,道德,價值觀的種種問題。這部電影主要講述英美聯合追捕幾個恐怖份子多年,終于有天掌握了恐怖份子的行蹤地點,而此行動因恐怖份子擁有不少炸藥和自爆背心,決定由無人機來投下導彈殲滅恐怖份子,但在過程中卻發現有位小女孩意外出現在襲擊範圍,而產生了意見分歧和種種立場與道德理念問題的衍生。

故事主要圍繞在幾個高官部長,將軍上校之間,本來很簡單的殲滅行動因為一個無辜小女孩的出現而產生了感性與理性的對峙。將軍和上校都是軍人,都用理性的角度去決定這個殲滅行動,但這不代表他們是冷血無情的人,導演巧妙的安排了他們上班之前的日常生活都是慈祥善良的,而對于這次行動的決定卻是專業上的決策,必須以自己的專業角度冷靜的決定某些看似殘忍的事情。而恰巧相反的是另一個女官員卻堅持反對襲擊決策,因為會傷害一個無辜小孩,這規劃成是種感性的考量,而她寧愿冒著放走恐怖份子的可能性,甚至是恐怖份子可能帶著自爆炸藥去殺害更多平民的可能性,也不愿傷害那個小女孩。如此對立的局面就間接性的把決策權交給其他部長,而一個個部長卻把皮球踢來踢去,沒人愿意承擔這個陷入倫理困境的決定,舉步艱辛。影片幾乎都在這種小格局的場景徘徊,卻異常讓人緊張和困惑,而每個角色卻非常立體,呈現出不同的張力和思維理念的象征,這恰巧反映了我們現實中的每個人。

那無辜的小女孩是個勤奮乖巧的孩子,父母也是個普通家庭的老實人,觀眾從每個人物的視角看到更清楚的事實,反而讓我們更覺得不應該連累傷害到那個女孩,但如果,那個女孩換成了一個毒販,我們還會猶豫嗎?這就是火車困境的問題之一,也許從理性的角度來想,捨棄一個人的生命換取五個人的姓名,這似乎是大多數人會做的決定,但如果那一個人是你的親人,朋友,你還會這樣做嗎?而誰又能決定一個人的命比五個人的命卑賤呢?好吧也許有人會說犧牲五個人,那如果五個人換成五十個,五百,五萬,五十萬呢?只犧牲一個人換來這麼多,你還會堅持嗎?但那個無辜的人,就值得那樣犧牲嗎?這樣的道德倫理題根本沒有肯定的答案與對錯,而當你做出最後的一個決定前,你能做的只是盡量找個理由來說服自己的決定,讓自己心安理得一點,假裝自己是理性與感性都並存的正義。戲中部長們把責任推來推去了幾十分鐘,最后到了決定性的時刻,皮球再也踢不走了,大家找到了一個說服自己的謊言,就是硬把傷害從原來的65% 減低到45%,而最終接納了這個數據統計,可笑的是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是個自欺欺人的答案嗎,如果真的有這麼低的數據,他們也無需討論那么久,他們只是不斷等待一個人提出這種想法,一個自欺欺人的理由而已。其實回頭想想,我們不過是透過全景視角觀看與指責一個個大人物該如何做決定,若這樣的問題與責任真的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也同樣的會像故事中的大人物那樣,搖擺在理性與感性之間,或是把決定權與責任交給別人。

戰爭題材電影百花齊放,從正規的戰爭片到阻擊槍,坦克,地雷,海陸空軍,拆彈專家仿佛每個部位都能作為題材獨立成為故事主軸,這部以無人機作為題材的戰爭片卻讓人驚喜意外,戲中對於人性與倫理道德的刻畫比戰爭畫面來得深刻,而一眾演員也非常精湛到位的演出了軍人和政治部長的氣勢和態度,但本人還是最喜歡那個非洲小哥的角色,不說原因大家看了就懂了。此部作品也是 Alan Rickman 的遺作,最后獻上他在戲中角色里說的一句話,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臺詞:

"Never tell a soldier that he doesn’t know the cost of war."

In Loving Memory of ALAN RICKMAN 1946-2016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