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2016高雄電影節-噩夢定格:奎氏兄弟

2016/10/12|專欄評論
by JeanLin

/影評人波波


「我們希望創造一個世界,是透過汙穢的玻璃所看見的」


形貌殘破的偶,撐著細緻講究的華服與沾附其上的厚重塵埃,眼窩空洞、顱骨半剖、手掌隨時脫節而去,脫離甜美的定義太遠,反像是一方噩夢裡的定居者,隨奎氏兄弟囈語孜孜矻矻。


以風格作為辨識,奎氏兄弟延續捷克偶動畫大師伊利唐卡、楊斯凡克梅耶褪色童話的詭譎感;以內容作為區別,波蘭文學家布魯諾舒茲文字間的光影婆娑或華麗荒涼,鉅細靡遺地轉化成奎氏兄弟創作的內裡。東歐的美學、文學一直是創作過程的精神所向。


出生費城近郊的史蒂芬奎與提摩西奎,在費城藝術學院畢業的前後幾年,是奠定藝術風格的時期,特別是1967年與1969年兩次被喻為「天啟般的關鍵時刻」,將先前所根基的美國文化徹底刨根而起。首先,青少年時期就與〈科學人雜誌〉封面設計師、也是插畫家、自然主義者的魯道夫弗羅德結識,兩人不時拜訪魯道夫位於費城的工作室。在為1969年〈科學人雜誌〉Ecological Chemistry專題封面的設計,畫稿中飽含力道的筆觸帶給奎氏兄弟極大的震撼。另一個「關鍵時刻」是發生在1967年的「Polish Poster Art」展覽現場,這次展覽呈現大量的歐陸歌劇、戲劇、電影元素,其超現實、前衛、不遵守邏輯秩序的模式,將「隨機性」深植兄弟日後創作的靈魂。


「突發狀況,是我們所喜愛的。就像獵人設了陷阱,要捕捉的其實是那些許確實存在的瘋狂」。迷離的、神秘的、夢囈的、斷裂的、封閉的,是所能給予作品的形容詞,也是「在不確定性裡摸索方向」的創作模式所會呈現的樣貌。奎氏兄弟的劇本往往是給尋找資金用,當攝影機開始運轉劇本就給扔在一旁,拍攝內容的選擇不再只是服務創作者的想像、反倒由創作過程意外閃現的靈光帶領創作者一探究竟。


若真有什麼能讓奎氏兄弟甘願遵循的,楊考斯基的音樂與布魯諾的文字是少數特例。「讓你聽到畫面、讓你看到音樂」奎氏兄弟是這樣形容楊考斯基的作品,深信以音樂非邏輯性的章法才能探索到未知的領域。因此當劇本寄給楊考斯基後就要他不斷大膽地嘗試來衝擊兄弟倆的想像力,收到的成品通常也不標示為哪段情節所譜,奎氏兄弟會隨機地將前一天拍攝的畫面配上音樂對對看,若發現不契合就重拍,為的就是挖掘出樂章當中的畫面性。至於布魯諾舒茲的影響,就用這段話當作最直率的告白,「他暗地裡催化著我們每一部作品,即使著手改編其他作者的作品,談版權時律師還是跟我們說,『就用改編布魯諾的心態來進行吧』,能這麼說真是美好極了」。


奎氏兄弟的作品,像是各自存在的方盒擁抱不同的時空維度。失語的偶進行著一再重複的儀式,可以是《噩夜航程》夢遊般搬著梯子、或《沉靜夜之婚姻危機》隨歌聲韻律墊起腳跟的女孩,因為沒有語言、因為行為詭譎,他們很容易與人類或者說觀眾作為區隔,自成規則。正因這顯著的風格與其謎樣的意識迷宮,茱莉泰摩邀請奎氏兄弟操刀《揮灑烈愛》裡佛烈達車禍後彌留的段落。咸認為奎氏兄弟畢生經典的《鱷魚街》,被鬼才導演泰瑞吉利安收入影史十大動畫之列,更是英國權威雜誌「視與聽」於2012年舉辦的影史排行榜中少數被提及的動畫片之一。


今年高雄電影節也將首度引進奎氏兄弟珍稀的35毫米膠捲以及數位沖印DCP創作,請務必感受影響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甚深的奎氏經典之作。高雄電影節將於10/21()展開。


?資料提供:高雄電影節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