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誰殺了甘迺迪》導演奧利佛史東:我好希望這部電影趕快消失殆盡

2016/12/30|新聞快訊
by seboxhong

文/ Sebox


導演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以《誰殺了甘迺迪》(JFK)入圍了八項奧斯卡金像獎,將美國總統甘乃迪的刺殺事件搬上大銀幕,在全球拿下了超過 2 億美金的票房,獲得了國際的注目,卻也成為奧利佛在演藝事業發展的絆腳石。日前在訪談中奧利佛講出了自己的真心話,他表示在拍攝這部電影時,從來沒想過會造成這麼大的效應,他寧願這部電影趕快消失在歷史中。


「一開始它就是個燙手山芋,話題比我預期中還要火熱,我並沒有想到這部電影會打到這麼核心的議題,...當然它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我想這部電影徹底地改變了人們對我的感官,很多人會直接判定我是一個具有政治性的電影創作者,而且指對陰謀論有興趣,這些標籤讓我的發展變得蹣跚。在某個層面上,我很希望它趕快消失殆盡。」


不過我們回顧奧利佛的創作歷程,在《誰殺了甘迺迪》之前,他就拍攝過《華爾街》(Wall Street)、《七月四日誕生》(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前進高棉》(Platoon)等作品,而後更執導了《白宮風暴》(Nixon)、《世貿中心》(World Trade Center)以及最新的《神鬼駭客:史諾登》(Snowden)等作品,這些電影內容多少都含有部分的政治論述,也讓他成為美國最具有爭議性的導演之一。然而在訪談中奧利佛卻表示,很多時候他都必須要為他的電影說話,因為媒體的報導只要一有偏差,他很容易就掉入記者設下的陷阱裡,讓電影表達出本來不在他預期中的意涵。


「媒體非常狡猾,他們會在節目上面陷害我,我的確做了很多的研究,但我沒有辦法在被訪問的時候,全部都拿出來跟大家解釋。」


今年是《誰殺了甘迺迪》描述的刺殺事件 25 週年,對於這部電影觀眾們都有自己的詮釋與觀點,然而參與政治敏感議題的電影製作,的確很容易會落入輿論的攻擊,或許從這個角度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奧利佛史東會寧願自己的作品直接消失,也不願承受如此莫需有的政治壓力。(Playlist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