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nah專欄 / 《異星入境》: 討論人類學和哲學的科學電影!

2017/04/04|
by Hannah
文/ Hannah

星際謎團、時間悖論、親情掙扎、大量的科學術語、大場面的不知所措,挑戰人類理性中曾經探索過的世界經驗,你很難不把這部片和《星際效應》綁在一起比較。但是比起天羅地網地佈下現代科學上的理論和物理學知識,大張旗鼓地請來世界頂尖物理學家 Kip Thorne 擔任科學顧問,我在《異星入境》中看到更多的人性反思,更多能夠延伸的哲學、人類學問題,我覺得這部科幻電影,最有趣的是鬆綁人類被束縛思考方式。

對語言學假說延伸的想像

《異星入境》整部電影建立在 Sapir–Whorf hypothesis 上,也就是「人類的思考模式會受到語言的影響」之假說。這個概念細想下來其實很有趣,好比在華人世界,我們對於親屬關係比西方世界更重視,所以在親屬關係的命名上也比較複雜,中文的堂哥、堂弟、表姐、表妹在英文就只是 “cousin”。想得廣一點,物種之間有什麼思想、文化,也會影響他們的語言模式,可以想像,如果狗會使用語言溝通,在他們的語言內也不會有像人類的語言中那麼多對顏色的描述 (因為他們視力不好,看不到那麼多顏色)。用這個思考方式去理解外星人「因為時間不是線性的,所以溝通方式也沒有『時間』觀念」也就十分合理,電影也在內容中從分鏡、Hannah 姓名設定、文字模式來襯托著中心假說。

對哲學理論與現實世界間人性的探討

除了語言學假說之外,電影中還藏了一個重要的哲學探討—「決定論」。女主角最終因為能夠預知 (以人類的語言來說) 到 18 個月後他與中國將軍的對話內容,所以才解消了可能發生的戰爭;七足類也是看到 3,000 年後 (以人類的時間觀來計算) 人類將能夠拯救他們,才造訪了地球,傳授他們的能力。有沒有發現,對人類的思考模式及語言來說,無處不存在著時間觀念的預設,和因果關係的邏輯?「因為… 所以…」、「是…. 才…」,這些都預設了時間是線性,且兩個事件之間有邏輯性的關聯。「決定論」、「人有沒有自由意志」的討論也是建立在這個假設上。在電影中,為了討論人性而暗示了女主角即便知道未來的悲劇,還是選擇和男主角在一起、選擇生下女兒。(事實上這個「選擇」仍然建立在預設時間是線性的之上)決定論認為每一個事件都會有造成它的原因,理論上來說,人沒有自由意志來影響未來會發生的事情,但如果因果關係的假設是錯誤的,那也沒必要討論決定不決定、自由不自由了。

科幻片常有兩極的評論,一方會持著「這根本不可能」,好比在《異星入境》中,女主角像是通靈一樣一直看到「未來」的事,解決所有難題;一方會支持「只是看電影不要計較」,徜徉在電影中有限的解釋。我個人事實上是支持後者的,就算是在現實世界中也一樣,只要鬆綁了一些成見的束縛,生活還有很多種可能。就連時間的觀念都能被挑戰了,尚存在許多人心中的性別、政治、宗教成見,又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呢?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