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你永遠無法預料的奇幻觀點!專訪「春嬌志明三部曲」導演彭浩翔

2017/05/02|焦點人物
by hsphere

香港導演彭浩翔無疑是千禧年來香港最重要的電影創作人之一,除了導演作品深受這個世代觀眾喜愛之外,他所發想的故事、監製的作品也都多元且有趣,這一次讓大家等了好久的《春嬌救志明》終於登場,HypeSphere 特別訪問到這位擁有奇幻想法與獨特觀察力的導演,聽他如何在這個故事中發揮與別人不同的感情觀點。


Q.  2014 年拍完兩部電影長片到這次《春嬌救志明》中間的生活?


彭:其實中間有好多事情在做,我監製了好幾部電影,一部在夏威夷,一部在新加坡,這幾年來就是一直在監製這塊上,同時也在準備我自己比較大型的作品,因為接下來的幾個案子都是比較大規模的動作片,明年我也有一個全英文的長片要上映,也因此花了一些時間先擔任三部美國獨立製片的工作,想要先瞭解他們的拍片系統和亞洲的差異。


編按:彭浩翔導演將執導首部美國製作的英文長片《謊言之島》(暫譯,Lieland),故事改編以色列小說家 Etgar Keret 於 2012 年出版的短篇作品 Suddenly, A Knock on the Door,最終成品將會有大量的電腦特效後製。


Q. 要在這個環境下拍出一個專屬香港的電影三部曲是一件很難得的事,在第一集的時候就有想像這個角色這個故事有機會發展成一個系列嗎?


彭:完全沒想過!首先我是最討厭拍續集的人,我總會跟投資方說我不想要重複自己,但是為什麼這個故事會演變成這樣呢...其實一開始這個點子根本沒有想要拍成電影,我只是想要把我和我太太的對話和我身邊朋友一些瘋瘋癲癲的故事拍成一個小短片,然後我自己演張志明,然後後來有一個投資方進來之後就跟我們說「哎呀你這個根本不應該拍短片,直接拍長片就好,就用我們公司的兩個演員吧」就是余文樂和楊千嬅,當然這兩個演員我都認識,也覺得余文樂蠻像我,當年他自己也沒發現啦(編:外型的部分?)每一個部分(認真)。


所以最後就拍成了一部電影,但那個時候也沒想過要拍第二集,不過拍的過程大家就是很開心,然後你會發現我們的續集和一般的續集的發展過程是不太一樣的,過往會拍第二集可能是因為第一集很成功、票房很好,而我們第一集在香港票房不太好,只是有一些人喜歡、有一點口碑這樣,但真的就是大家玩得很開心,就一直慫恿我去說服投資方拍續集,我就想說好吧,但是老闆那邊就回覆「啊你第一集又賣得不好,只有 700 萬」不過我反過來說「誒老闆,你要這樣看,一般的續集最大的壓力是你沒辦法超越第一集的票房,被人家說沒有第一集好,我們完全沒有這個壓力,因為我們本來第一集就很低!所以我說沒事啦!」最終就讓我們拍了第二集,不過很幸運我們前三天就打破第一集的紀錄了。


當這個電影很受歡迎、投資方也賺錢了,就反過來了,他們就一直跟我說「誒誒你趕快拍第三集」但是問題就變成是我有壓力了,如果真的拍第三集會不會被人家說沒有第二集好咧?然後演員就一直問我什麼時候要拍什麼時候要拍?但對我來說除非我想到一個很棒的點子不然我不會去做,就這樣一等就等了五年。




[caption id="attachment_88383" align="alignright" width="250"] 彭浩翔電影本身的幽默完全反應在他本身的談吐之間[/caption]

Q. 當初撰寫《春嬌救志明》劇本的過程?


彭:真正寫劇本是在去年,因為他們兩個演員逼我逼的也有點膩了,余文樂還是一直在問我,不過千嬅就直接放棄了「不要提!不要逼他了!他都騙人的,每年都說要拍,不要理他!」但當他們不理我的時候我就想不如我把當時 311 地震的經歷放在故事裡面,然後就拿去給楊千嬅他們,結果他們卻不相信「你每年都這樣說!每天都拿一個不同的故事」直到我最終拿劇本給他們他們才相信。


Q. 導演曾經分享我們家的一篇談論張志明星座的文章,透露張志明其實是處女座,這次在電影當中特別解答了這件事,為何要把張志明寫成處女座呢?


彭:之前在宣傳前兩集的時候常常會被問到這個問題,其實我一直設定他都是處女座,但不知道為什麼一堆人都說他是摩羯座,就是因為這樣我這次特別在電影當中直接說出來這個問題,不然真的回答不完了這個問題。


Q. 張志明有哪些地方很處女座?在片中那些優柔寡斷的個性是特別設定進去的嗎?


彭:我覺得他對於細節的處理觀察是很像處女座也很像我自己的,不過我覺得這個角色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他很貼近真實的生活,他不是一個完美的人,跟我們一樣,他有優點,但同時間也有很多缺點,我自己很怕在一部電影裡面看到一個完美的愛情故事,但有多少人是完美的?


Q. 張志明從星座和一些個性上來自導演自己的投射,那在創作余春嬌這個角色的方式是什麼?


彭:余春嬌基本上大部分的對白都是來自我太太,我太太基本上就是余春嬌的原型啦,因為楊千嬅也認識我太太,所以她也有特別模仿我太太講話的方式,(編:所以導演太太也是和余春嬌一樣是獅子座?)是啊,因為我拍一個角色,我永遠要找一個原型,我才能明白我要如何發展這個角色,我不可能完全移植,我一定會改編,但一般來說我會先找到這個人,才會比較感覺「貼地」,所以我寫的角色都有一個真實的原型,只是差在觀眾認不認識他而已,我自己是很清楚我是改編我哪一個朋友。


Q. 余春嬌和張志明這對銀幕情侶並不是過往觀眾印象中那種登對的男女,導演你認為他們彼此吸引對方的是什麼?


彭:我覺得...張志明對於余春嬌來說最有趣的一點是,他永遠都長不大,但是同一時間這個是優點也是缺點,也是她一直擔心的一個地方,他會糾結「我到底要不要等這個人長大?用我所剩無幾的青春去等他長大?還是他根本就長不大我只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對於張志明來說,因為他是一個長不大的人,所以他需要一個比較現實的人把他拉回去,你不能一個長不大的人和另一個長不大的人在一起。


Q. 這兩個人放不下彼此的原因又是什麼?


彭:第二集的時候不是有分開一下嗎?當然這也是第二集的主題,就是當你離開一個人之後你才會知道他對你的影響有多深,你要躲開他但你慢慢發現你自己變成他,你把他所有的事情都拿到自己身上,就像《異形》一樣,你以為牠走了,但最後爆出來啦,那也是一樣,他活在你身體裡面的感覺。




[caption id="attachment_88388" align="alignnone" width="960"] 余文樂以及楊千嬅飾演的志明春嬌儼然已經成為華語電影經典銀幕情侶[/caption]

Q. 春嬌志明三部曲都用了一個反差極大的故事的開頭,這樣的用意是?


彭:我很喜歡觀眾一進場的時候不知道在幹嘛,第一次看的觀眾一定不知道嘛,老觀眾就知道規矩嘛,然後看到那種以為自己進錯戲院的人我就特別開心,從第一集上映後我就喜歡偷看戲院裡的人,就看到情侶拿出票來用手機在照到底是不是進錯戲院。


Q. 劇中余春嬌看到外星人是幻想還是真的碰到?


彭:其實我覺得很奇怪,我拍完前面兩集之後,我就聽到有些人說這是一個屬於香港的故事,我覺得為什麼一個發生在香港的故事就只能停在香港呢?這個故事其實去哪都可以,所以第三集我一開始就想要改變,你以為繼續在香港嗎?不是,我想要說的是香港和宇宙與外星文明的關係,所以余春嬌就是真的碰到外星人,因為回顧第一集,她本來就是關心外星人的嘛,他跟張志明聊天的時候就在聊外星人的事情,最後 Ending 的時候就有一個 UFO 經過,這個其實就是一個伏筆啦。


Q. 第一集從香港出發,第二集到了北京,這次為何會選擇台北?


彭:是台北和宇宙!其實一開始是想要透過我日本 311 地震的經驗,所以原始設定是香港、東京和宇宙,但是問題是楊千嬅說她有點怕輻射,所以最後就選了台北。


Q. 志明春嬌三部曲在台灣相當受到歡迎,此外導演先前的《低俗喜劇》也在金馬獎有所斬獲,導演自己怎麼看目前的台灣電影以及他的市場?


彭:我覺得...其實很難講,你很難用幾部電影去評斷這件事,無法因為一部片賣得好就覺得「哎呀市場好」,相反的你很難因為幾部片賣得不好就說「哎呀市場不好」,其實觀眾一直都在,只是看你有沒有好的作品,因為現在不像過去,現在有好多娛樂,以前電影院就是那幾部電影挑,現在不是挑電影,而是考慮到底要不要去電影院,過去就是去電影院或是去卡拉OK,現在去唱歌都只是一個選擇之一了,我們回家就可以看到電影,甚至用手機就可以看了,所以變成去電影院看電影只是眾多選擇之一而已,但消費者都在,只是看你拿出什麼東西吸引他們,我覺得這個最重要,我並不會覺得市場不好。


Q. 整個系列都有出現一些經典流行歌曲,導演有特別喜歡嗎?才會做這樣的設定


彭:我成長於 80 年代至 90 年代初,我覺得我特別喜歡那個年代港台的流行歌曲,但是我發現很多觀眾都沒聽過,我覺得很可惜,所以每一次有機會我就會把老歌重新去包裝它,放進我的電影,我覺得作為一個現代年輕觀眾喜歡的導演,我希望我把過去我喜歡的一些歌放回去,讓大家重新去認識。



Q. 可否聊聊三部曲的英文片名與電影本身的關聯?


彭:我的英文片名真的是要謝謝我們發行部門的一個同事,因為他英文非常好,三部片都是他取的,之前兩集是押韻,Love in the Puff 和 Love in the Buff,第三集我一寫完劇本不是給演員看而是拿給他看,讓他跟我說英文片名是什麼,然後他就改了,不是 Love in 而是 Love off ,他說這次他們已經陷在一個困局裡面,他要衝破這個枷鎖,我覺得取得非常好,因為他押韻還在,只是 in 跟 off 改了。


Q. 三部作品在導演心中分別代表了什麼?


彭:第一集是講一個感情從曖昧到開始,有多時候一段感情的開始都是一個誤解,余春嬌愛上他的原因是因為張志明跟他說「有些事情不用一個晚上全部做完」,但是做不完的原因是因為他太痛,所以我覺得很多時候你從一個錯誤開始他不代表全部都是錯誤,可能這個錯誤帶給你一個不一樣的事情,第二集,大家吵架分開,在異地重逢,這種事就這樣,因為彼此都在陌生的地方,看到熟悉的人就會擦出火花,就會搞在一起,然後發現當你想要擺脫一個人的時候自己已經變成他了,你自己是不會發覺這件事的,一定要到你和別人相處之後才會驚覺你有一部分已經變成他了,因為你沒辦法看清楚自己的改變;第三集,我們相處了一段時間了,已經沒有第三者了,但是你回到最原來的問題,不是愛不愛的問題,而是你會去想這個人到底適不適合你?你可能會在最危機、在地震的那幾十秒內去瞭解「嗯?這可能不是我要的人」,我平常看他沒什麼問題,但在這種危機的時候就看到問題了。


Q. 導演過往的作品很多元,在創作劇本上對現在的年輕人有什麼建議?


彭:我覺得先要找到你想要說的主題,不是為了要先找情節,好多人都先想情節,你需要的是主題,所有的角色跟情節都是要服務這個主題,沒有主題的情節就是堆在一起的情節,這種電影是很難好看的,但是華語片經常有這樣的問題,就是一大堆情節,發生好多奇奇怪怪的事情但是你不知道他在講什麼,他沒有一個目的地,就好像有一條船,你一直出海一直出海,但你不知道你要去哪裡,所以我認為,永遠在出海之前想好你要去哪邊。


文字 / JT Sun
攝影 / 王愷云




[caption id="attachment_88387" align="alignnone" width="3000"] 「劇本就好像有一條船,你一直出海一直出海,但你不知道你要去哪裡,所以我認為,永遠在出海之前想好你要去哪邊。」[/caption]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