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電影缺乏情感?克里斯多福諾蘭:我希望觀眾帶入自己的情感

2017/07/13|新聞快訊
by seboxhong

文/ Sebox


即將要推出全新作品《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一直以來的作品都受到相當高度的讚賞,不論是影評或是觀眾都非常佩服諾蘭執導的電影作品,從文本、拍攝手法、鏡頭運用...等這個環節,甚至被許多影迷們稱之為神的存在。不過還是有一派人對諾蘭的作品感到不以為意,甚至有影評直接點出他認為克里斯多福諾蘭的作品缺乏情感,而日前在與 Playboy 的訪談中,諾蘭自己提到了這個有趣的評價,他表示他就是有意要這麼做來讓觀眾帶入自己的情緒。


「我試圖不要讓這件事情太過明顯,我想讓觀眾用自己的方式自行解讀電影,讓他們帶入任何他們想帶入的情緒。當然也有人曾經形容我的電影『沒有感情』,但我也看過試片的時候,觀眾們在結局時忍不住淚如雨下。這對一個導演來說是不可能有辦法解決的矛盾,事實上,這也是拍電影最令我感到興致勃勃的地方,我拍的電影好像都在進行羅夏測驗(Rorschach Test)*。」


諾蘭這樣的說法實在令人感到勉為其難,畢竟每個電影導演都能用「讓觀眾帶入自己的情緒解讀」作為電影某些空缺的解釋,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以符號學、象徵性...等等的觀點唱揚著「作者已死論」時,我們都同意也理解電影在某個層面是透過觀眾自行消化。不過我們回顧諾蘭的作品就會發現,其電影並非影評所說的「沒有情感」。不管是《全面啟動》(Inception)裡面對於妻子過世的懊悔以及對於與孩子重逢的渴望,或是《星際效應》(Interstellar)中看見孩子老的比自己快的傷心欲絕,甚至是「黑暗騎士」裡面布魯斯韋恩的憤怒以及不解,相信看過這些作品的人都能輕易地感受到強烈的情感流動。


無論如何,電影好看與否實在見仁見智,在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的真理之下,批判電影的方式與手法或許要更加理性且有邏輯才有辦法說服其他人,尤其感性訴求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相同,有沒有情感流動這件事情可能還跟你對於演員有沒有先天的成見有關,不同的生命經驗更是直接與對電影的連結緊密切合,或許這也是為什麼諾蘭會以如此簡單的方式回應了這個令人費解的評論。《敦克爾克大行動》將於 2017 年 7 月 20 日在台灣上映。(Playlist


*羅夏測驗也稱為墨跡測驗(Inkblot Test),透過一個含有墨水筆跡的圖片,來測試一個人的心裡特質,抽象的圖片會因為不同的性格而被辨識為不同的內容。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