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回歸「舒適圈」之作

2018/05/28|國際影展
by Buff

對於是枝裕和七度參加坎城影展的新片《小偷家族》,我的感受是複雜的。《小偷家族》同樣以是枝裕和擅長的題材「家庭」為基礎,講述了一個六人組成的竊盜家庭在社會底層掙扎的故事。以劇本層面來說,是枝成功地描繪了六人家族成員每個人的性格、背景、情感,以及他們在家庭間的互動關係,並且在銀幕上成功地傳達給觀眾。同時,以「家庭」的架構為底,是枝同樣藉由角色探索日本社會議題,例如孤獨死、遺棄孩童、虐童等等;除了探看「家庭」關係,還探討了「什麼是家庭」此一概念,的確是近年來最「完整」的是枝裕和作品。然而,即使是枝對劇本的掌握足夠、群戲調度也足見功力、演員表演個個精彩,我卻感到失望。

是枝裕和一直以家庭劇見長,去年嘗試的轉型之作《第三次殺人》令人眼睛一亮,可惜評價兩極。是否因為評價原因而使是枝轉而回歸家庭劇,我們並不清楚,但從這次的新片《小偷家族》可以看出,是枝裕和最擅長、也發揮得最好的,還是「家庭劇」這一類型。許多評論說《小偷家族》為是枝裕和「集大成」、「迄今為止最好的作品」,這些話的反面不就是「他的下一步會走到哪裡」嗎?對我來說,《小偷家族》只是一個導演在舒適圈稍微高出平常水準的發揮而已。片中的確有一些亮點(安藤櫻哭泣的鏡頭非常精彩),但同樣不乏稍嫌煽情的角色互動。我想,最終我並不是《小偷家族》電影本身感到失望,而是對是枝裕和本人感到失望:我看不到是枝身為一個導演對於自我挑戰、自我質疑的精神。是枝,下一步會走到哪裡?

 

相關新聞

留言區

炯煬
老實說,不是每個導演都需要硬逼自己轉型的,「我是個做豆腐的,我只會做豆腐」,只要能拍好一種題材的電影,就算一輩子都在舒適圈又何妨?經典仍會源源不絕地從他手下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