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專訪《燃燒烈愛》劉亞仁、全鍾淑、史蒂芬元:魯蛇、自由與國際公民

2018/06/13|焦點人物
by Buff

(訪談內有部分劇透,未觀影者請斟酌閱讀)

 

《燃燒烈愛》的劇組訪談又是另一番光景。雖然劇組這方面也是訪問一個接一個,但氣氛明顯變得輕鬆許多,劉亞仁著一雙黑色潮牌拖鞋,時不時在訪談中大笑。他的背後襯著坎城的藍天與沙灘,看起來只是一個簡單的大男孩。因《思悼》獲選為最年輕的青龍獎影帝,劉亞仁談起這次跟導演李滄東合作的經驗:「這次經驗對我來說真的非常特別。它讓我更深刻地感覺到我的「自我」,及身為一個演員的意義」。身著雪紡紗洋裝、看起來有點緊張的全鍾淑表示,「我是藉由試鏡甄選上的。當然,在拍攝的過程中,有某些我感到緊張的時刻,但能跟李導演合作是一個很棒的經驗」。至於全身黑、還戴著墨鏡的史蒂芬元則表示,「我記得我當時在倫敦,凌晨三點,《玉子》導演奉俊昊傳訊息給我,要我立刻打給他。我照做了,他在電話中跟我說李滄東導演想要見我,談關於《燃燒烈愛》的合作。我讀了短篇小說、也看了劇本,我幾乎有種感覺,就是我必須演班這個角色。我的意思是,一方面我非常樂於跟李滄東導演合作;另一方面,我覺得李滄東對於選角的抉擇非常精準:他說他知道當他找到他的「角色」的時刻是怎麼樣的。這對演員來說真的很棒,因為這會讓你更勇敢、揣摩角色時更好進入狀況」。劉亞仁也補充:「一開始,也是以前合作過的導演聯絡我,說李滄東導演想跟你見面。我想,李導演有時候是透過一種類似於 networking 的方式工作,也就是說他透過人脈去尋找適合的人」。

劉亞仁、史蒂芬元都是有過電視劇背景的演員。談到電視與電影節奏的差異,史蒂芬慎重地說:「對我來說,在這次的工作上有這樣的空間、時間及自由是無比寶貴的,這樣的做法讓演員能有時間好好地感受、揣摩角色在某個當下的動機。在拍攝《燃燒烈愛》過程中,我們常常重拍某些場景。李導演會看了拍好的片段後說這也許不是我最後想要的感覺,然後我們兩天後重拍,突然一道美麗的天際線就出現在那邊。在《燃燒烈愛》中有許多許多這樣的例子。那種自由及允許「魔法」發生的空間都是這部電影魔法的一部分。有些人會說《燃燒烈愛》的節奏有點慢,但在我個人看來,那些緩慢的元素都是魔法被捕捉到的時刻。例如,在拍最後一幕時,我們原本很擔心冬天的天氣狀況,但是就在拍攝那天下雪了,只有一天,就是那天。結果那場雪對最後一幕來說非常關鍵。還有像海美跳舞的那場戲,那個夕陽,只有那天的夕陽才有。如果你有自由和空間去追求這些事,你最後的成果感覺會是自然的,感覺有點像電影自體生長,而不是強加什麼上去。但是,電視和電影只是故事的不同載體,我並不確定它們之間有優劣之分。但作為一個演員,我真的非常欣賞「慢」。劉亞仁也補充:「《燃燒烈愛》拍攝過程中,很重要的是去展現角色的感覺、情緒」。

我同意史蒂芬元提到的,李滄東選角精準這件事。且看史蒂芬元本人,身為正在好萊塢快速崛起的韓裔美國人,豈不是有幾分班的影子?選擇劉亞仁,除了演技之外,是否還因為他身上帶有的某種迷茫氣質(據說劉亞仁出道早期其實想當歌手,後來被告知不適合)?素人全鍾淑,是否也看中女主角在片中帶來的神秘感?《燃燒烈愛》是一個關於年輕世代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幾近存在主義式的探問,說起來有點老套,即:我是誰、我從何處來、我要去哪裡。三位演員,在心境上跟《燃燒烈愛》中的角色有怎樣程度的重疊?「宗秀的角色反映了一個平凡年輕人的形象,但他同時也是所謂的「魯蛇」、「邊緣人」。我想要讓觀眾看到一個平凡的年輕男人是如何感受到幸福和寂寞」,劉亞仁解釋。全鍾淑則表示,「海美這個角色跟宗秀其實很像,都是在社會之外的人。但我覺得,海美這個角色是一種象徵,即「自由」。海美對我來說,就是「自由」。史蒂芬元則是談到,如我所想的,韓裔美籍身份,但用另一種不同的角度:「我個人與班的連結......班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韓國人,但他大概去過世界上很多地方,也許可以說他是「國際公民」吧。身為韓裔美籍,在這點上我能夠跟班這個角色有所連結:我去過很多不同的地方。當你能夠去不同的地方時......這其實有點像現在的網際網路對孩子做的事情一樣,差別在於他們不需要真的去到那些地方:你了解到,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規則」。但這又意味著,其實本來是沒有「規則」的,是我們創造了那些「規則」。於是,你會看到混亂、悲傷、寂寞、恐懼,因為本來沒有「規則」。身為韓裔美國人、身處於一種介於美國與韓國之間的空間,你就會感受到這些感覺。同樣地,班做為「國際公民」的生活方式,讓他了解到、看到其實本來是沒有「規則」的,而他也認定了這樣的狀況。因為,當某件事在這裡是合法的,但在那裡不合法,那麼什麼是「正確的」?這種情況,我覺得有可能它可以給你力量,但也有可能會毀掉你,端看你個人意念」。像是《燃燒烈愛》這種很吃演員、基本上只有三個角色的劇本,除了選角眼光要精準之外,演員本身對於角色的理解、剖析也非常重要,而這正是《燃燒烈愛》作為一部電影有說服力的原因之一:三位演員都給出了各自的生涯最佳表演之一。

《燃燒烈愛》最終抱憾並未拿回任何大獎,只獲頒影評人費比西獎(FIPRESCI),對有些人來說也許真的是憤怒到燃燒的程度。只有一件事是確定的:李滄東用《燃燒烈愛》點起的這把火,一定會在觀眾心中延燒下去。

(圖片提供:Festival de Cannes、華聯國際)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