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李滄東談論《燃燒烈愛》:希望觀眾從旁觀者角度來感受故事

2018/10/08|新聞快訊
by JeanLin

南韓導演李滄東今年以《燃燒烈愛》(Burning)入選坎城影展主競賽片,雖然最後並未抱回獎項,但在影展期間仍獲得了國際媒體與影評間的大力讚賞,接下來更將代表男孩出征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而此片雖以講述三名青年人之間的關係為主軸,但也帶有了一些令人感到撲朔迷離的懸疑感,為此,李滄東日前在釜山影展的座談會上則表示,這個呈現方式是為了挑戰主導當今電影趨勢所設計的。

「現在的電影,從好萊塢票房大片到實驗藝術電影,不論內容是在講述獵熊或是二次世界大戰,都是關於一種沈浸式的體驗。」,而李滄東表示,這樣的方式讓創作者在製作電影以及觀眾在觀看電影時都變得很「簡化」,而他認為是沈浸式電玩遊戲與虛擬實境體驗的崛起造成了這股現象,「當然,一部電影能讓觀眾在情感上有所連結並且產生共鳴是很重要的,但是整個沈浸在電影當中的專注度太過極端了。相較於陷入其中,我希望能讓觀眾遠離敘事,以一名置身事外的觀察者來感受這部電影。」

《燃燒烈愛》是改編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短篇著作,故事主要圍繞在三名青年人身上:飽受挫折卻又渴望成為小說家的宗秀、聲稱是他幼年朋友的海美、富家子弟班,從三人之間明顯的差異不僅帶出了三人之間的關係變化,也與現今的社會息息相關,而李滄東認為,現在這個年代,大家都可以感受到某種憤怒,尤其是青年人對於自我價值與身處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更能感受到壓力,「在這個後現代的年代,所有事情都變得非常世故、便利、冷酷,而在表面下則是痛苦、階級衝突與競爭壓力。」不過對於電影隨著劇情走向以及敘事手法所呈現出的虛實交錯,導演表示《燃燒烈愛》並不像是一般常見的懸疑驚悚電影,要讓觀眾逐漸把拼圖拼湊起來,而是要讓觀眾去質疑每一塊拼圖本身所代表的意義。

雖然李滄東以《燃燒烈愛》再次呈現出他高超的藝術與美感,不過他認為自己一直以來都是一名「商業導演」,「我一直在韓國商業電影的架構內工作,隨著投資、製作、發行這些過程,很難不去忽略商業上的成功,但《燃燒烈愛》是日本 NHK 率先提出的拍攝計畫,所以可以稍微擺脫一點票房壓力,但即使如此,我知道這部電影不會是能讓觀眾感到親近的一部作品。」

資料來源:THR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