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訪《年輕的阿罕默德》達頓兄弟:這部電影不是法庭

2019/06/19|焦點人物
by Buff

達頓兄弟的鏡頭總是焦慮不安。紀錄片起家,小規模製作、手持攝影、樸實不花俏的電影名稱;從1999年金棕櫚《美麗蘿賽塔》、2005年金棕櫚《孩子》、2011年坎城評審團大獎《騎單車的男孩》,達頓兄弟儼然已是當代大師。今年入選坎城主競賽的新片《年輕的阿罕默德》(Young Ahmed)最後雖抱回最佳導演獎,對許多人來說卻是一個意外的結果。《年輕的阿罕默德》劇情描述了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宗教狂熱份子,阿罕默德的故事。有些人不解,為什麼《年輕的阿罕默德》片中沒有呈現阿罕默德成為宗教狂熱份子的原因,而只是描繪他成為宗教狂熱份子後的結果;對於這個問題,達頓兄弟是這樣回答的:「我們從一開始想拍的,就是一部主角在一開始就已經是宗教狂熱份子的電影,然後嘗試去看這個主角有沒有從中脫離的可能性,同時去探索這份狂熱可以影響一個人到怎樣的地步。我們並不想要在片中給予任何社會或經濟上的原因,讓觀眾一看就說:噢,原來他是這樣變成宗教狂熱份子的;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太容易了,我們只是不想把原因單純、單一化」。

他們也談到主角阿罕默德的年齡設計:在為電影做資料搜查、向專家諮詢的過程中,他們了解到,如果一個宗教狂熱份子已經作出實質行動,這樣的人已經沒有脫離的希望;如果只是信教但還沒有實質行動,那就還有從中脫離的可能性。他們一開始也設想過,是否要把主角的年齡設定為青少年,就跟很多自殺攻擊者的年齡一樣;但後來他們了解到這樣的設定下主角不會有任何轉圜的餘地,除非他們為這部片寫一個浪漫化的快樂結局。這就是為什麼《年輕的阿罕默德》主角只有十三歲,他處在小孩和青春期的中間地帶,而這個中間地帶的土壤是非常肥沃的,這是一段你索求強而有力的理想信念的人生階段;而這個理想信念可以是愛,或仇恨。由達頓兄弟的這番話可以想見選角的困難程度,而讓我注意到飾演阿罕默德的男主角 Idir Ben Addi 的另一個點,是他的五官特色:無辜的雙唇、有點肉肉的臉頰,他看起來純良無害,再加上一副細框黑色眼鏡,感覺就是老師說五點要交作業,他四點就交出來的那種書呆子乖學生。為什麼選他?達頓兄弟說,他擁有那種其實還是孩子、但又即將進入青春期的五官特色,從他的臉頰、肉肉的手都看得出來;他一開始來試鏡的時候就戴著眼鏡,跟阿罕默德一樣,這也有加分。簡單來說,Idir Ben Addi 的外表就是阿罕默德這個角色。

有些人對《年輕的阿罕默德》的疑惑是別的方面。會不會擔心被說對穆斯林小男孩的描繪「不正確」?達頓兄弟以明顯的無奈語氣說:「...我們想做的是如何能讓觀眾喜歡主角,進而能夠理解他的挫折與不快樂。因為,他本人並沒有察覺到,但他其實非常不快樂、非常寂寞。我們想做的是深入了解那股吸引他的黑暗。...這部電影不是法庭,它沒有在審判任何人,也沒有選邊站。但如果,出於某種原因你害怕去說對的事情或去做對的事情,你整個人就等於是完全癱瘓的(paralysed),而這就是現在正在發生的事。這些身份認同的事到處在發生,但每個人都感覺很害怕站出來講點什麼。這樣下去我們就會變成無法討論任何其他事物了」。達頓兄弟雖然是兩個人,但在進行訪談時感覺像在採訪一個人。他們的年齡相近、髮型相同、身高相近,不只聲音很像,連身材都差不多。他們沒有分配哪個人特別回答哪個問題,誰回答都可以,誰不回答都沒關係。若說我們把達頓兄弟看成一個整體,新片《年輕的阿罕默德》絕對是雙份焦慮,是能夠繼續討論任何其他事物的一個有效逗點。




(圖片提供:Festival de Cannes)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