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瑪麗海隆談論《小丑》、《捍衛任務》與《美國殺人魔》的異同

2020/04/23|新聞快訊
by JeanLin

由陶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執導、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主演的 DC 電影《小丑》(Joker)在去年的威尼斯影展拿下了最佳影片金獅獎的殊榮,而擔任評審團之一的《美國殺人魔》(American Psycho)導演瑪麗海隆(Mary Harron)日前接受 Vulture 訪問時透露了他們給予這部作品肯定的原因。

「一部分是因為這是一部很傑出的電影製作,我認為這部電影對於瘋狂有非常棒的描繪,它還有一個很難得會在美國電影當中看到的階級議題。」

《小丑》雖然在威尼斯影展獲得了最高榮譽,但因為其中對於暴力的描繪也在回到北美上映時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但最終仍然締造了相當優秀的口碑,更在全球賣破 10 億美元票房,對此,瑪麗海隆認為,部分人聲稱此片美化暴力這樣的說法,是很荒唐的,而她在 20 年前帶來《美國殺人魔》時,也曾有過類似的經驗。

「《小丑》的批評在於,這部電影賦予一名有危害性的男人一個飽受同情的故事,而《美國殺人魔》的批評主要在於對女性所施加的暴力,在原著小說出版時就受到許多女權人士與組織的抗議。但這些攻擊總是集中在某些藝術電影上,他們從未針對主流娛樂作品的極端暴力發聲。像我也很喜歡《捍衛任務》(John Wick),但其中所呈現的暴力與傷害甚至遠超過《小丑》或《美國殺人魔》。實際上,這兩部電影所涵蓋的暴力相當少,只是是會讓人不舒服的。」

瑪麗海隆又接著表示,像是在漫威電影當中,就算把曼哈頓整個炸翻觀眾也會愛死,但觀眾對於遊走在道德邊緣的模糊地帶會感到非常不自在,「如果是像約翰維克這樣的角色為尋求崇高的復仇所犯下的暴力行為,觀眾對此的感受就會有所不同。但是,當對象成為像小丑這樣在精神上深受困擾的角色時,就會讓觀眾陷入不安的處境。即使我認為這部電影已經表現得很清楚,這個角色是一個精神疾病患者,而觀眾也跟著他一起經歷了被世界及周遭人事物羞辱、忽視與利用的過程,以及讓觀眾認同這個角色的元素。」

最後瑪麗海隆說明,這些相同的對話會一再不斷的出現在一部讓人感到不安的電影上,而這也是電影的本質與功用,最後一切都會安定下來,就像現在大家都用恭敬的態度在討論《美國殺人魔》也讓她覺得很瘋狂。

資料來源:Indiewire, Vulture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