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鋼鐵英雄》編劇大衛高耶分享他碰過最糟的片廠建議

2021/07/23|新聞快訊
by hsphere

電影製作是一個複雜的管理過程,我們可以簡單大致的把它分為「導演制」與「製片制」,導演制顧名思義就是整部片都以導演為主,包括拍攝、剪輯、後製甚至是最後的行銷,導演團隊都有絕對的權力,但是工業體系完備、分工細膩的好萊塢就是「製片制」,對於片廠(Studios)來說,每部電影就是一個千萬、上億美金的產品,必須斤斤計較,相對的出品方也會對於主要創作團隊如導演、編劇、剪輯做出建議(notes),來確保一切都在他們能掌握的「利益」中。《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編劇大衛高耶(David S. Goyer)在接受 THR 訪問時,就分享了他看過最糟糕的「片廠建議」:

「有一個建議是我們在做《超人:鋼鐵英雄》時收到的,主要針對超人在電影後段,將自己降落地球的逃生艙拿去摧毀薩德將軍的飛行船,那個建議內容是『你們必須改變這個橋段』我們也問了為什麼,而他們補充說『如果超人為了拯救城市用了那個逃生艙並且被摧毀,那他該怎麼回到他的家鄉氪星?』在一陣沈默事後我們回覆『氪星已經爆炸了,你 30 分鐘前已經看過!』」

是的,這就是製片制會發生的狀況,一個電影常常會因為各種商業考量而被更動,這也是導演版存在的主要原因,當然,絕對不是說這個制度是不好的,畢竟提出建議的片廠,也是背負著上百萬美金的金流壓力,因此大衛高耶也分享了他收過最好的片廠建議:

「事實上我從麥特契尼斯(Matt Cherniss APPLE TV 內容開發負責人)身上得到一些相當不錯的建議,我會這麼說不是因為《基地》(Foundation)是一個被延期的項目,早在計畫前期我就希望時間是這個作品的其中一個角色,我們一直試圖搞清楚該如何處理這些複雜的時間跳躍以及略微偏左的故事結構?但他只說『去他媽的,就這樣吧』(Fuck it, just lean into it.),所以最後我們就打破了傳統的敘事結構,這些結構會隨著每一集每一集有一些變化。大多時候,片廠的高層會問你『你該如何讓他更加正常?你該如何符合觀眾的期望?』不過麥特卻鼓勵我不要這麼做,這其實很不尋常。」

大衛高耶分享了兩個案例,其實也顯示了傳統電影公司與串流公司對於內容創作上的思維差異,而這個現象其實也不是第一次看到了,在許多報導中就顯示 NETFLIX 願意給予創作人更多的空間,因此我們才能看到一部全黑白、講西語的《羅馬》(Roma),或是片長超過 2 小時、預算超過 2 億美金的《愛爾蘭人》,相反的我們也看到了如查克史奈德(Zack Snyder)在《正義聯盟》的問題。對於創作人來說,越多的空間當然是越好,但你也必須說,身為觀眾也在串流平台中看到一些問題不少的電影作品,片廠適度的介入電影製作過程並不是一個罪惡,出資方、創作方到觀眾,該如何取得一個好的平衡,是在後戲院時代以及大串流浪潮中,大家都必須要理解的重要課題。


資料來源:THRSlashFilm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