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的服裝造型解釋如何讓「蒸餾服」實際上也具有真實的功能性

2021/09/19|專題報導
by hsphere

由丹尼斯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執導的《沙丘》(Dune)已經強先美國在台灣上映,雖然其敘事以及背後龐大文本所帶出的意涵難免得到不一樣的評價,但本片在電影技術的展現幾乎是無庸置疑的頂尖,包括了攝影、美術設計、音效以及具有未來、古典與科幻感的服裝設計。

《沙丘》的服裝設計由賈桂琳衛斯特(Jacqueline West)以及鮑伯摩根(Bob Morgan)擔綱,兩人針對本片三個主要星球厄拉科斯星( Arrakis )、卡拉丹星(Caladan)以及吉迪主行星(Giedi Prime)打造了約 1,000 種服裝造型,「為了搜集資料,我看了一些大衛連(David Lean)的作品,例如《齊瓦哥醫生》、《阿拉伯的勞倫斯》,以及小說《華氏451度》」衛斯特表示,同時她也透露她參考了希臘與羅馬神話,「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一切都像是一場真正的希臘和羅馬悲劇。」不過整部片最讓人感到新奇以及吸睛的,無疑是弗瑞曼人為了在厄拉科斯星極端的環境生存而開發的「蒸餾服」。

「這件事(打造蒸餾服)是當我完成初步研究後的第一項任務。」衛斯特透露,首先他找來了《蝙蝠俠》(The Bartman)以及《黑豹》(Black Panther)的概念藝術家基斯克里斯坦森(Keith Christensen)繪畫初版造型,直到導演維勒納夫被其中一個概念打動之後,衛斯特才動身前往洛杉磯,與鐵頭工作室(Ironhead Studio)的荷塞費南德茲(Jose Fernandez)打造第一個蒸餾服原型服裝,再將這些衣服帶到布達佩斯、《沙丘》的主要拍攝場景之一。

然而,每一個蒸餾服都必須透過每個演員的不同身型而量身定做,每一套服裝都需要特別製模製造,因為理論上這套服裝是透過人體的運動而造成一個猶如蒸餾酒廠的機制。在小說以及電影中,這套服裝可以讓人類所產生的廢水轉化成氣體,然後再通過這套服裝上的管道過濾,透過可調節的儀表產生冷卻劑,以確保在惡劣炙熱的環境下依舊可以生存,服裝團隊將這些設定都套用在了蒸餾服上。

別以為蒸餾服的虛構設定只存在於電影或是小說當中,衛斯特團隊打造了一個他們稱之「微型三明治」的布料,由壓克力纖維(acrylic fibers)以及多孔棉(porous cottons)組合而成,可以吸走身體上的水分,進而讓演員在穿著時保持涼爽,「當我們在約旦拍攝沙漠場景時,穿上它就像穿上 Under Armour 一樣。」衛斯特表示,「由於我們製造這個微型三明治的方式,讓這套衣服實際上感覺真的會抽取水分,同時它也必須擁有靈活的機動性。」

每一件蒸餾服都在布達佩斯的工作室花上 2 週的時間才能完成,「這是一個出色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法蘭克赫伯特說穿上蒸餾服的人一天只會消耗 15 毫升的水分,所以我們必須讓這件事更具可信度。」除了蒸餾服,弗瑞曼人最外層還會披上一個紗布,而為了達到小說形容的灰色色調,衛斯特特別請當地的負責人拿了一些岩石和小石子,讓紗布最終符合最真實的顏色;衛斯特也談到維勒納夫時常親自來到他們的工作室感受服裝的面料與質地。

《沙丘》故事背景設定在遙遠的未來,各大皇室貴族都試圖掌握被稱為「香料」的物品其控制權,以便統治宇宙,然而香料的唯一產地是一個充滿巨大沙蟲的阿拉吉斯星球,也就是更廣為人知的沙丘。演出卡司包括提摩西夏勒梅(Timothee Chalamet)、蕾貝卡弗格森(Rebecca Ferguson)、奧斯卡伊薩克(Oscaar Isaac)、辛蒂亞(Zendaya)、喬許布洛林(Josh Brolin)、傑森摩莫亞(Jason Momoa)、史戴倫史柯斯嘉 (Stellan Skarsgård)、哈維巴登(Javier Bardem)、戴夫巴提斯塔(Dave Bautista)、夏綠蒂蘭普琳(Charlotte Rampling)以及張震。

資料來源:綜藝報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