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ney+ 今年的重磅作品《夜魔俠:重生》(Daredevil: Born Again)已於 4 月 15 日完結,最後兩集在 IMDb 網站分別獲得了 9 分的超高分,不僅揮別了「爛尾」的恐懼,同時給予了第二季高度的期待;不過別以為 Disney+ 就只有高品質漫威撐場,過去一整年,無論是犯罪喜劇、黑色幽默、政治驚悚或是奇幻動作,都值得持續挖掘!
重新建構暗黑暴力基調 《夜魔俠:重生》第一季完美作結
《夜魔俠:重生》的結局,成功回應了觀眾對角色深層心理與敘事成熟度的期待。在麥特經歷信仰崩潰、身分危機與孤立無援的歷程之後,故事以一種近乎內省的方式,讓角色在道德與情感的拉扯中重塑自己;這不僅是一位英雄的重生與回歸,更是一場對身分、正義與救贖的辯證。
從劇本結構而言,結局的設計在情緒鋪陳上採取收斂的手法,這一點與一般超級英雄影集習慣用大場面作為最終高潮的慣例不同,對於熟悉夜魔俠敘事節奏的觀眾而言,這樣的選擇不僅更貼近角色本身的沉靜特質,也更忠實於該劇一貫的緩慢調性。
視覺與音樂的搭配也為結局加分不少,也是《夜魔俠:重生》被低估的技術層面;場景多採低飽和度與局部光源營造出內心空間感,而非純粹的都市地景,這種表現手法使角色的心理狀態得以具象化;加上最後搭配電台司令的歌曲〈Everything in It’s Right Place〉,從故事開頭嬌西酒吧對著夜魔俠,猶如一切又回到原點,他將背負著完全不同的信念支持他的正義。《夜魔俠:重生》的結局,並未試圖用過度戲劇化的手段強行令人感動,而是在層層遞進的情感與信念交錯之中,緩緩傳遞出一個訊息:重生,並非重來,而是從破碎中學會如何繼續活下去。
鬼才編劇德魯高達新作 擠進 Disney+ 前 10 的黑馬美劇《潛能探案組》
由《夜魔俠》主創、《絕地救援》(The Martian)編劇德魯高達(Drew Goddard)開創的美國影集《潛能探案組》(High Potential),改編自法國原創劇《HPI》,在跨文化與類型敘事中實現了一種有趣的融合;該劇以一位智商高達 160 的單親母親摩根為核心角色,重新構造了犯罪推理劇中的敘事邏輯;與傳統精英警探敘事不同,摩根的社會背景設定於藍領階級,而非典型具有專業知識的職業,不僅重新定位了偵探的主體性,更在形式上持續挑戰犯罪劇既有的創意架構。
敘事上,《潛能探案組》雖然沿用「每集一案」的節奏,但其破案過程卻與傳統推理劇的邏輯不同,摩根的辦案方式建立在強烈的直覺、圖像記憶與對日常瑣事的高度感知,反映了一種與制度知識平行、但同樣有效的破案方式;這種將非理性包裝為分析工具的做法,讓影集在結構上呈現某種直覺且粗糙的趣味;此外,透過刻意模糊專業與業餘、秩序與混亂、常規與例外的二元,打破觀眾對於解謎與真相的既定預期。事實上,每一集的破案不再是一場純粹的邏輯推理,更像是一場認知游擊戰,使敘事有著使人意想不到的趣味性。
更值得注意的是,《潛能探案組》在主題層面提出了一個隱性但清晰的問題: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成為專家?在摩根身上,知識不是來自專業訓練,而是生活經驗與高人一等的感知能力;她的高潛能(本劇原文片名)與其說是天賦,不如說是從生活經驗中提煉出來的求生智慧,這樣的設定,實際上對典型犯罪劇中的「英雄警探模式」構成威脅,她不是令人敬畏的神探,反而是母親、市井小民、甚至是社會邊緣人。
收視數據上《潛能探案組》也表現亮眼,根據娛樂週刊的報導,該劇在 18-49 歲的成年人年齡層中排名第一,同時為 7 年來收視表現最亮眼的新作,光是試播集就創下 3000 萬的觀看,Disney+ 觀看也擠進前 10 !這些好成績也讓該劇非常有可能續訂第二季,甚至根據 Deadline 網站的報導,第二季甚至會擴大規模,將會有更多集數!
省思與探索人生的意義:《死前慾望清單》
改編自莫莉柯漢(Molly Kochan)真實經歷的 Podcast 故事,《死前慾望清單》在情感與敘事上提供了一個對死亡、性與自我探索的深刻反思。由蜜雪兒威廉絲( Michelle Williams)飾演的主角茉莉在面臨乳癌末期的情況下,選擇脫離婚姻並展開一段充滿性探索與情感重建的旅程,這出人意料的決定,所承載的並非僅是對生死的反思,而是對自我認同與身體自主權的詮釋。
該劇幽默與悲劇的交替,巧妙地調和了慾望與死亡的緊張對立,同時視角從茉莉的角度出發,對性慾的探索不僅是生理上的放縱,更是對過去創傷與婚姻失敗的情感回應;並藉由茉莉與摯友妮姬之間的情感連結,進一步探討了死亡與生活的雙重張力。
《死前慾望清單》目前在爛番茄網站獲得了驚人的 98%,架構上不僅挑戰了性、死亡與自我認知的表達,還在情感層面提出了更具反思性的問題,並以獨特的敘事想法將其轉化為現代觀眾可以共鳴的情感探索,讓人們不僅關注死亡的終結,更聚焦在如何在此陰影下,尋找生活的意義和自我解放的可能性。
星戰影集頂峰!《安道爾》第二季襲來!
延續第一季具有開創力與前瞻性的風格與勇氣,同時入圍三座黃金時段艾美獎的《安道爾》(Andor),第二季在全球媒體間依舊獲得了壓倒性的好評,爛番茄網站獲得 96% 的新鮮度,向來以評分嚴苛的 Metacritic 更是拿下罕見的 96 分超高分,進一步鞏固其作為《星際大戰》宇宙中最具政治力道與敘事成熟度的作品之一。 本季延續了第一季的寫實科幻風格,深化了角色塑造與現實社會中的政治寓言,以更具批判性的視角,探討了極權主義、媒體對於大眾思想的操控與革命倫理等議題。
第二季故事持續聚焦在卡西安的蛻變上,如何從一名逃亡者成長為反抗軍的核心人物,深入探討了在壓迫下的道德抉擇與身份認同;此外,劇中對於帝國如何透過媒體操控塑造敵人形象,並壓制異音的描寫,與現實世界中的政治宣傳手法形成了強烈的對照,這種對現實政治的隱喻,使得《安道爾》不僅僅是一部科幻劇,更是一部具有高度政治意識的作品。
再現美劇政治驚悚佳作:《極樂凶間》
《極樂凶間》(Paradise)以末日危機為敘事出發,構築了一部融合政治驚悚與心理劇敘事的作品。主創丹佛格曼(Dan Fogelman)企圖透過末日時空下的權力鬥爭,反思權威、倫理與階級秩序的崩潰與再生;劇情設於一座名為「天堂」的地下避難所,一位前總統在其中被發現身亡,引爆了由特勤探員柯林斯主導的調查行動,將觀眾捲入一場關於真相、信念與權力解謎之旅。
《極樂凶間》裡面的避難所不僅是實體空間的碉堡,更象徵資本主義菁英對「控制未來」的欲望延伸,「誰值得生存」的暗中排序,反映了出現實社會中關於資源分配、階級排他與科技倫理的尖銳辯證。主角柯林斯的調查並非單純尋找兇手,更像是一場面對體制的追問,他的遭遇不只是政權的虛偽與資訊的模糊,更是來自內心的動搖與創傷的反噬。
Disney+ 下半年還有更多好作品
在 Disney+ 持續拓展原創內容版圖的佈局下,眾所期待的《大熊餐廳》第四季也預計將於第三季登場,首季以來就以驚人的節奏與深厚情感,獲得了全球影迷的喜愛,除了橫掃各大頒獎典禮之外,主流評價也都獲得絕佳成績;在第四季中,觀眾可以期待的不僅是廚房裡的混亂秩序,而是每一位角色如何在成長過程中面對自我以及與外力的拉扯。準備獲得更多更好機會的席妮,預計將朝主導權與創意自主權發展,里奇也將繼續展現他在「中場管理者」這個角色中的天賦,至於卡米,他必須在廚藝之外,尋求他真正烹飪的快樂,在失去哥哥的創傷中,重新拾回人性的一面。
從 1979 年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的原作問世以來,《異形》(Alien)系列便成為影史上科幻恐怖類型的經典之作。而在 2025 年,在外太空肆虐將近 50 年的異形,終於要來到地球!由諾亞豪利(Noah Hawley)主導的新作《異形:地球》(Alien: Earth)即將將 2025 年於 Disney+ 上架,這同時也是系列首次推出影集,更是首次將異形的威脅完整植入現代地球的環境之中,將重新喚起影迷對未知與無助的想像,不僅僅是再一次的致敬經典,更是一次大膽創新的重生。
無論是《夜魔俠:重生》對於道德二元的探究,或是《潛能探案組》對偵探類型的幽默重組,再到《死前慾望清單》以死亡為主題的省思,以及《安道爾》第二季將反抗敘事推向更沉鬱而政治化的深層視野,這些影集無不顯示 Disney+ 對當代影視創作高度創意的支持,彼此之間看似分屬不同美學與風格,卻共同代表了當代影集創作的娛樂性與呈現背後的議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