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不適用於關稅?外流製作又是什麼?川普電影關稅政策的 8 大疑問

2025/05/07|專題報導
by hsphere

美國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J. Trump)美國時間周日宣布將對於美國境外製作的電影徵收 100% 的關稅,此新聞一出引起了全世界的譁然,其中最大的一部分不是在於高達 100% 的關稅比例,而是相關辦法、配套措施與法源,都沒有更詳細的資訊,綜藝報整理了關於這項政策的 6 大疑問,試圖從中釐清整起事件的樣貌與原因。

他會這麼做嗎?

根據川普的說法,他僅是「授權」美國貿易代表署(U.S. Trade Representative)以及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 )對國外製作的電影徵收 100% 的關稅,並沒有說他將會這麼做,而根據先前的關稅策略觀察,川普有時候會兌現承諾,有時則會暫緩、退讓,作為與國際上的談判籌碼,因此從中推估,這項電影關稅應該不會馬上開徵。

他能這麼做嗎?

根據先前的關稅政策,川普聲稱其權力來自 1977 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該法案賦予總統在國家緊急狀態下,可以監管對外貿易的廣泛權力,而總統援引該法案的理由必須是貿易失衡導致國家緊急狀態;川普表示,「外流製作」(Runaway Production)是一種國家威脅,但兩者並沒有明確足以提高關稅的法源依據,因此相關的政策主張非常有可能受到質疑。


外流製作(Runaway Production)是什麼?

川普政府非常有可能是針對這個好萊塢的術語而展開調查進而開徵關稅。

外流製作是好萊塢業界使用的術語,簡單來說就是在美國之外地區製作的電視、電影作品,最早開始大約是從二戰之後,好萊塢片廠為了降低成品而前往歐洲尋求更划算的拍攝地點,而從 1990 年代末期至 2000 年開始進入更大規模的逃走潮,美國境外各國祭出了優渥的補貼與相關的稅務減免,吸引了為了降低製作成本的片廠前往投資拍攝,其中最大宗的轉移來自美國北方的鄰居 — 加拿大。

根據美國商務部於 2001 年的一份報告指出,「外流製作」已經影響了數千名美國影視從業人員,從特效後製、場景建築師與餐飲業者(片場餐飲),這些損失足以影響美國的某一部分的經濟數字;因此,開徵額外的境外製作關稅這件事並不是川普一時興起,最早可能可以追溯到 25 年前。

一份 2000 年來自導演工會委外的調查報告指出,證實加拿大政府在當時展開了一項全面、積極的長期戰略活動,目的是吸引美國電影到加拿大製作;該報告估計,逃跑製作每年使美國損失超過 50,000 個工作崗位,並造成至少 100 億美元的製作費用移到加拿大。

在這波關稅之前,其實美國也有對外流製作企圖做出因應措施。電影與電視行動委員會(Film and Television Action Committee)於 2007 年宣稱加拿大對於影視產業的補貼,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WTO)限製或禁止使用政府補貼來支撐未開發的產業(如加拿大電影業),並請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USTR) 提起訴訟,然後僅在六週之後 USTR 就駁回了 FTAC 的請求。

由於電影本身是一個擁有龐大資本但同時具有文化背景的特別商品,使其在自由市場之下,2000 年之後不僅加拿大,全世界都在吸引各國影視製作前往拍攝,對於當地政府而言,除了能夠增加就業機會之外,更可以透過電影、影集強大的曝光去宣傳觀光潛力。


「魔戒三部曲」讓紐西蘭成為了熱門片場地點。


他會如何做?

電影屬於智慧財產權,與商品不同,因此電影不受到關稅的約束,而有些國家對於電影產品也擁有貿易豁免,澳洲就是其中之一;NETFLIX 執行長泰德桑拉多斯(Ted Sarandos)上個月接受 TIME 100 專訪時就有分享相關案例,「在川普政府之前,我們就與一些國家有著貿易協定,因為這些國家對於文化娛樂有著貿易豁免,或是他們對於娛樂產業的投資有基本的義務,我想要說的是,娛樂產業往往不會被視為真正的產業活動,例如,我們與澳洲有著貿易協定,澳洲就有對文化有著基本投資義務,因此我們會把這些貿易豁免列在我們的協議之中。」

因此實際上執行會非常弔詭,舉例來說,如果一個在海外製作的美國電影,它並不會以一個進口商品回到美國,然而好萊塢電影過去幾十年間已經邁向全球化,以拍攝而言,可以會在美國北土,或是海外,後製、剪輯、特效也非常有可能發包到加拿大、歐洲等地,弄清楚整條產業鍊然後制定遊戲規則,可能就是一大挑戰。

他什麼時候會做?

以《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Mission: Impossible – The Final Reckoning)為例,該作品拍攝地點橫跨全世界、多個大陸,以川普的立場而言,他必然是徵收關稅的頭號目標,然而在相關配套措施都未完全之前,要在 5 月 23 日(台灣 5 月 17 日)上映之前開徵看起來不太可能。


《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預計 2025 年 5 月底全球上映。


電影會被開徵,影集呢?

從川普的發文觀察,他只針對「電影」,並未提到「影集」,然而眾所皆知,電影、影集、戲院、串流的邊界,在 Covid-19 之後就逐漸模糊,越來越多的影集花費的製作規模足以比肩電影,根據綜藝報的數據,2020 年英國外來投資影集的製作量能已經超越了電影,並且在之後一直保持領先的定位,除了證明影集的金流在過去 5 年間非常驚人之外,同時也表示影集與電影其實面臨相同的議題 — 全球化的製作。

誰會支持這項措施?

很明顯的不會是好萊塢。劇院業者依舊努力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數字,現在它最不需要的就是對電影票徵收新稅,如同上述所提到的,電影與電視行動委員會已經在 2007 年試圖透過訴訟去限制好萊塢製作嚴重外移的現象,然而此舉已經在當時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否決,證明了外流製作僅僅是一個自由市場的表現。

那好萊塢想要什麼?

補貼。

針對世界各國的退佣與稅務減免計劃,美國政府可以有的因應作為可能是同樣針對各州進行補貼,娛樂業工會長期以來一直在推動一項聯邦補貼,該補貼將與英國、加拿大等國的國家補貼進行正面競爭,針對不同州的屬性同樣也可以透過相關財務上面的優惠方案,吸引不同的製作團隊前往拍攝,從就業、觀光考量,同樣也可以帶動這方面的經濟效應。

總結而言,這項關稅政策來源來自外流製作的盛行,不過從歷史觀察, 18 年前就有相關單位企圖對此作出反制而失敗,現在是否會成功?更別說是用更加激進的手段;另外一面,隨著科技進步,虛擬棚的應用讓更多作品足以在室內就可完成,影視作品的拍攝已經無法用單一做法看待,可能是海外拍攝、虛擬棚補強、本地後製,影視娛樂產業該如何與川普當局取得共識?相關前期製作與發行是否因此暫停?對電影產業是不是又是一個重拳?似乎只留下了更多疑問。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