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如何將時速 300 公里的競技運動搬到大銀幕?

2025/07/05|專題報導
by hsphere

2022 年喬瑟夫柯辛斯基(Joseph Kosinski)與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聯合王牌製片傑瑞布洛克海默(Jerry Bruckheimer)重現了戰鬥機飛行員的真實畫面,3 年之後,同樣屬於同個年代的男星布萊德彼特(Brad Pitt)以同樣東山再起的故事,呈現了 F1 賽車手與整個體育背後的真相,6 月 25 日於全球上映後,短短一週就已經創下 1.7 億美金的票房成績,評價方面爛番茄網站目前在 293 個評價中獲得了 83% 的新鮮度,觀眾評分更是拿下 97% 的超高分數;導演喬瑟夫在接受 IndieWire Podcast 專訪時分享了整部電影從協調 F1、APPLE 的協助到捕捉最具臨場感的畫面。


喬瑟夫柯辛斯基繼《捍衛戰士:獨行俠》後,這次挑戰路面的速度極限。


建立夥伴關係

首先,從片名到製作,喬瑟夫、布萊德彼特(Brad Pitt)與傑瑞成功說服了 F1 聯盟,以合作夥伴的關係共同打造這部作品,對於製片方而言,能夠獲得官方聯盟的支持、同時邀請到該賽制最出色的運動員路易斯漢米爾頓(Lewis Hamilton)擔任製作人,無疑是相當大的助力,而 F1 方也希望透過電影於全球的熱賣與文化傳播的力道,擴大 F1 的收視族群,以目前結果來看,絕對是雙贏的局面。

在 F1 這項職業運動工作超過 30 年的提姆班普頓(Tim Bampton)這次擔任《F1》的執行製作人,負責監督電影本身與賽車競技兩者之間能夠完美融合。首先,片中虛擬的車隊 APXGP 與其背後龐大的團隊一同跟著 F1 大獎賽制從一個城市再到下一個城市做準備,光這件事就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同時史無前例,透過捕捉真實的城市賽道如拉斯維加斯大獎賽以及匈牙利大獎賽,將超過 30 萬觀眾的吶喊歡呼移植到最後的電影誠品中,這是電腦後製完全無法比擬的效果。


七屆世界冠軍路易斯漢米爾頓這次擔任《F1》的製作人。


實際參與 2023 - 2024 年 F1 賽程

《F1》收錄了 9 場真實的比賽,賽車迷絕對會對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比賽瞬間感到印象深刻;例如賽吉爾培瑞茲(Sergio “Checo” Pérez)在墨西哥大獎賽的失控、皮耶蓋斯利(Pierre Gasly)與艾斯特班奧康(Esteban Ocon)在匈牙利大獎賽的擦撞,這些畫面最後都被融入了電影當中。同時柯辛斯基也向車手們保證,在這個虛構的故事中,除了虛構的 APXGP 車隊之外,所有的排位都將被真實的呈現,以確保在這個充滿戲劇性的劇情中,任何真實的競技元素不會被犧牲。

《F1》原先預計紀錄 2023 年全年度的完整賽季,不過在開拍支出就碰到了演員罷工導致拍攝瞬間停擺,演員工會的罷工使得團隊只能先拍攝 2023 年 F1 的比賽畫面,等到 2024 年罷工結束之後才拍攝演員的戲份。

雖然當時罷工對本身就已經相當昂貴的製作規模而言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打擊,不過導演柯辛斯基告訴 IndieWire,最終這部電影反而因為分季拍攝的策略而受益,他們能夠在賽季的空擋先進行剪輯,並且在 2024 年重回一些知名的賽道,捕捉一些他們明確需要的畫面與素材。


《F1》真實紀錄了一級方程式賽車的比賽內容。


拍攝時間的挑戰

雖然 F1 聯盟投入了完整的資源在這部電影之中,然而為了呈現真實的比賽內容,執行製作班普頓制定了一個指導原則:絕對不可以因為拍攝而干擾比賽的完整性。也就是拍攝不能影響到正式比賽的內容與結果;這意味著《F1》的劇組團隊需要充分利用每 5 到 15 分鐘的暫停時間,同時演員和工作人​​員都需要做好準備,一次拍攝就能快速完成一個鏡頭。「這就像製作一場現場直播。布萊德與達姆斯必須要在車內準備好,輪胎與引擎都預熱好,停在起點前並且準備出發,練習賽或排位賽一結束,他們就會駛上賽道,拍攝他們的片段。」柯辛斯基表示。

導演也指出,在比賽開始前,他們只有 8 分鐘的拍攝時間,拍攝一顆在起跑線的鏡頭,「這意味著要我們需要提前數週和攝影組一起拿著碼錶排練,知道每個人需要站在哪裡,這樣演員才能直接進入我們的拍攝範圍,這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拍攝風格。」


由於《F1》在真實的一級方程式賽車大獎賽中捕捉鏡頭,劇組必須分秒必爭。


F2 賽車取代 F1

要 APXGP 車隊在片中使用真實的 F1 賽車是不可能的任務,「一級方程式賽車需要大約 30 個人才能運作,每天的運行成本約為 25 萬美元。」柯辛斯基解釋,「二級方程式賽車只需兩個人就能運作,每天運行成本僅需要約 3 萬美元,但你卻能獲得 90% 一級方程式賽車的表現。」

F1 賽車每一次的競賽都是在追求 10%、甚至是更微小的進步,然而對於電影拍攝而言,他們需要的是在接近真實的重現中,捕捉好的畫面與顧及敘事的戲院體驗,因此,最終製片方購買了 6 輛 F2 賽車,並將它們運送到梅賽德斯 F1 工廠,以便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將它們改裝成 F1 賽車的樣子,並將它們用於電影製作。


《F1》中的賽車由梅賽德斯 AMG 打造。


如何捕捉駕駛艙?

柯辛斯基執導的《捍衛戰士:獨行俠》能夠營造深入其境的包覆感,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導演設計出了如何完整捕捉湯姆克魯斯在飛機駕駛艙的畫面;然而 F1 與  FA-18 戰鬥機最大的差異在於,戰鬥機並不會因為攝影機的架設而造成太大的操作差異(關鍵反而是如何牢固的架設這些攝影機),不過 F1 則完全不同,每增加一磅重量、以及對空氣動力學的調整都至關重要。

因此,劇組需要一個能夠拍攝多個角度的多機位系統,同時這個系統必須非常小巧輕便,可以透過它的移動達到攝影機的運動,滿足電影符號的需求,《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捍衛戰士:獨行俠》的攝影指導克勞迪歐米蘭達(Claudio Miranda)再次與索尼合作,打造了兼顧畫質、操控與輕巧的全新攝影系統。

柯辛斯基與他的團隊在 137 天內拍攝了 10 場不同的一級方程式賽車比賽,紀錄了超過 5000 小時的素材,而為了即時記錄這些令人血脈噴張比賽,他們創造了嶄新的工作流程和攝影系統,讓觀眾彷彿置身於 F1 車輛的駕駛艙中。


《F1》這次以高畫質輕巧的目的,與 SONY 共同開發了全新相機,


可以即時操控的攝影系統

「梅賽德斯 AMG 車隊為這部電影訂做了一台賽車,並且架設了 16 個攝影機支架。」柯辛斯基分享到,「其中一兩台攝影機上裝了 Panavision 雲台,這樣我們就可以遠程遙控鏡頭的運動。」然而挑戰還不僅於如此,這些攝影機在兼顧畫面之外,首要條件就是不能阻擋到車手的視線,「我們試圖去除所有對駕駛過程中不必要的視線阻礙。」米蘭達解釋,「這一點相當重要,因為視野越清晰,車輛行駛速度就越快。」在解決了攝影的技術問題之後,伴隨而來的就是畫面品質,「我們想用全幅鏡頭拍攝,同時我們想要呈現景深,我只是希望畫面最後給觀眾一種紮實的電影感。」

然而,想像總是美好的,在平均時速 223 公里的 F1 車道上,這些攝影機與支架非常容易晃動甚至掉落,「我們發現震動太大,有些鏡頭根本沒辦法使用,我們還毀了鏡頭,因為其他車從賽道上飛下來的任何顆粒都會對鏡頭造成損壞。」柯辛斯基說。然而對於攝影組而言,這些調動猶如片中對 F1 車體的微調來達到毫秒的進步。

「我們不斷地在微調,以便在特定的日子之前調整到正確的震動,我們真的經歷了很多錯誤與嘗試。」

除此之外,攝影機在紀錄的過程中,也必須要有訊號接收與儲存設備,因此他們同時也必須設計將這些器材隱藏在車體之中,「你知道的,這種車沒有後車廂也沒有手套箱。」柯辛斯基說。「這套系統在所有賽道上都堪稱完美。我們控制、水平運鏡、對焦和影像都完美無暇,還能與車手對話交流。」米蘭達總結道。「這一切都讓我驚嘆不已。」


架設在賽車上的攝影機,可以透過遠端遙控控制其運動。


善用剪接與特效,打造一場真實的比賽

為了將片中虛擬的車隊 APXGP 的車輛融入在真實的比賽中,劇組團隊必須將車輛「換皮」,貼上 APXGP 的黑金配色,與上面大大小小的贊助廠商。此外,每場比賽結束之後,剪輯團隊都會仔細檢查並記錄車道的每個事件,這樣一來,當剪輯師史蒂芬米瑞歐尼(Stephen Mirrione)需要剪輯一輛車從右側超越另一輛車的鏡頭時,他就能快速選出該場比賽的各種內容選項。導演柯辛斯基透露,由於該片製作人路易斯漢米爾頓對每一個賽道都相當熟悉,為求盡可能的達到真實性,他不允許劇組透過不同賽道的畫面,拼湊成劇中的某個大獎賽內容。

「我們會把真實比賽的鏡頭剪到電影的中,然後把這些小蟲子、這些小小的標誌,放在我們要改裝成 APXGP 的賽車上,就這樣,我看了這部電影一年半,到處都是這些漂浮的小標誌,對其他人來說,這些標誌是完全無法辨認的,但一旦我決定拍攝這些鏡頭,特效團隊就必須達到更換外觀的任務。」柯辛斯基說。

《F1》 電影已經於台灣上映,APPLE TV+ 預計今年年底上架。


參考來源:IndieWireSONY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