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幕府將軍》再到《異形:地球》 FX 如何以大膽創新的品牌風格打造 Disney+ 全新美劇戰場

2025/08/21|專題報導
by hsphere

去年在票房與口碑上皆獲得不凡成績的《異形:羅穆路斯》(Alien: Romulus)為異形世界觀打開了全新的可能,今年 Disney+ 趁勝追擊,於 8 月 13 日推出新作《異形:地球》(Alien: Earth),除了是該系列首次以影集的形式登陸於電視之外,同時也是異形第一次將故事舞台搬到地球,在既有的恐怖、科幻的元素之外,還帶來了全新、從未見過的異形物種,甚至將補齊殘缺的時間線,然而,背後製作該劇的公司 FX ,對於這樣創新、大膽的題材與嘗試,已經駕輕就熟。

從該品牌的標語「無所畏懼」(Fearless)觀察,過去幾年,他們總是在串流平台戰爭中,找到獨特卻能獲得好口碑的類型,無論是 2022 年推出的《大熊餐廳》(The Bear)或是 2024 年造成全球熱潮的《幕府將軍》(Shogun),甚至是更早期的《冰血暴》(Fargo)與《亞特蘭大》(Atlanta),都在收視、口碑、獎項以及開創中取得平衡。

這次 FX 在《異形:地球》中又嘗試了什麼讓人意想不到的想法、給予異形粉絲驚喜?而回顧 FX 主席約翰蘭德葛拉夫的訪談中,這間製作公司又是如何不受到主流的綁架,勇於打造自己圖特的品牌精神?


FX 推出的《大熊餐廳》被譽為最值得因為該劇訂閱 DIsney+ 的美劇。


創作偉大的作品意味著「不斷迷失方向」

FX 的總裁約翰蘭德葛拉夫(John Landgraf)從 2004 年加入這間製作公司以來,就不斷的透過優質作品實踐自己在經營上的理念,「是的,我們會將自己稱作品牌。」約翰蘭德葛拉夫說,「對於我們而言,HBO 一直是我們仿效的對象,他們不但自己製作內容,同時也擁有頻道,他們負責人才關係、供通、行銷,換句話說,對於這些創作者而言,這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工作環境,讓他們能夠努力提供最好的作品,對我們 FX 的品牌而言,保持這種一慣性相當重要,讓我們能夠維持特定的品質。」

2020 年,隨著疫情爆發,全世界的娛樂片廠展開了一場串流大戰,經過 5 年,各式各樣電影規格的作品出現在平台與電視上,顯然的,觀眾正處於電視的巔峰,然而對於 FX 而言,他們持續冒著更大的風險,去挑戰製作艱困的作品,因為約翰蘭德葛拉夫認為,創作出偉大的作品就是在於「不斷的迷失方向。」

然而, 6 年前迪士尼影業收購了福斯影業之後,FX 手中不少節目製作人開始擔憂這間娛樂巨獸會消磨他們的鋒芒;對此,約翰的團隊向那些製作人保證,創意自由度上不會有任何的改變;因此後來我們看到了《冰血暴》(Frago)、《亞特蘭大》(Atlanta)、《大熊餐廳》(The Bear)與《幕府將軍》的成功,甚至在 2024 年就囊括了 36 項艾美獎,狠甩第二名的 NETFLIX 與視為目標的 HBO 。

在《幕府將軍》獲得空前的成功之後,今年更是下重本製作異形系列第一個影集《異形:地球》,而約翰蘭德葛拉夫早在 2018 年、也就是合併尚未正式完成之時就提出了這項計畫,就算渡過了公司的動蕩期,節目統籌諾亞霍利(Noah Hawley)仍然備感壓力,「這次是他們有史以來預算最高的作品。」

「《異形》的挑戰在於,大多數角色最後都會死去,它有電影史上最偉大的怪物之一,以及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美術設計之一,」約翰說,「如果你投入了這麼多錢,同時還必須與擁有這個系列的集團談判,你就必須非常小心。我非常欣賞諾亞忠於自己和他的原創性。」


《幕府將軍》絕對是 2024 年最火紅的影集之ㄧ。


長達 46 年的恐懼

從 1979 年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創造了一個來自外星的怪物開始,影史就出現了一個讓觀眾又愛又怕的生物 — 異形;當年《異形》以「在太空中沒有人聽得見你的尖叫」作為宣傳語,瞬間將觀眾帶入一種既孤立又壓迫的恐懼之中,雷利坦承拍攝《異形》時其實只有一個很純粹的目標:一部發生在太空中的《德州電鋸殺人狂》,因此當船員面對外星生命體的進逼時,整個宇宙的寂靜反而成為了最恐怖的背景音。電影透過封閉空間與瑞士知名藝術家 H.R 吉格爾(H.R Giger)創造的原型,創造出兼具科幻與恐怖的類型突破。

1986 年,詹姆斯卡麥隆接手執導的《異形2》(Aliens),將原本的密室恐怖轉化為戰爭動作片,卻依然保留恐懼的核心;電影以殖民地海軍陸戰隊深入異形巢穴的過程,映射了越戰時期美軍陷入叢林、被看不見的敵人追擊的荒謬與恐慌。

來到 2010 年代,雷利史考特再度回歸,以《普羅米修斯》與《異形:聖約》重新探討這個宇宙的源頭。他將敘事從單純的生存恐懼,擴展到更宏觀的哲學層面,包括人類起源、創造者與被創造者的關係,以及仿生人對自由意志的追求。這兩部作品顯示了異形系列不僅是血腥與怪物的表層娛樂,更能成為對宗教、科學與文明的反思。

隨著 2024 年的《異形:羅穆路斯》重回第一集的恐怖驚悚核心,這個系列也再次強調它能在不同時代切換與觀眾對話的語言與風格,卻始終維持核心的「未知恐懼」本質,這也是異形系列能夠跨越數十年、持續成為影史經典的重要原因。


從 1979 年開始,異形不斷的在大銀幕成為觀眾的夢魘。


《異形:地球》帶來全新令人生畏的物種!

《異形:地球》發生在第一集《異形》的前兩年,描述搭載外星生物樣本的 USCSS 馬奇諾號,在返航地球時意外墜毀,而上面未知的五種生物可能將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同時也將引發地球上企業的權力角力;主創諾亞霍利試圖在重現異形系列的恐怖元素之外,同時探索當人類與自身創造的合成生命共存時,在變成戰場的地球上,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怪物?

除了經典的異形(Xenomorphs)再現之外,《異形:地球》引入了多種全新外星物種,為原有系列注入狂野創新與驚悚張力,包括了一個類似蜱蟲的大型吸血外星昆蟲,會默默地尋找獵物,並且瘋狂的吸血直到他們死亡,相較於過去大型、快速、力量的型態而言,更讓人不舒服,如果你對於夏日無處不在的蟲子有所忌諱的話,這隻蜱蟲會讓你坐立難安。


《異形:地球》出現了許多更讓人感到不適的怪物型態。


當你以為那隻蜱蟲就已經夠麻煩了,為你隆重介紹,異形系列最毛骨悚然的怪物「章魚眼」(T.Ocellus),他透過猶如章魚的觸手四處遊走,但如同異形物種的寄生屬性,章魚眼會寄生在宿主的眼珠,並且融為一體,等待宿主死亡之後會隨著眼珠一同脫落,並且長出更多的瞳孔。

馬奇諾號上的可疑外星生物多數是昆蟲或是海洋生物樣貌,然而這個疑似植物屬性的「蘭花」新物種,可以說是同樣使人身心畏懼,與人類一般的體積,隨時可以會對獵物造成傷害;除此之外,抱臉蟲以及 Xenomorph 也將以全新樣貌登場。

這些新物種不僅構成視覺上的衝擊,也與劇情中的道德與永生議題深度融合,經由下載人類意識的合成體 — 混合人(Hybrids)探討人性、自我與科技的交界,將「恐怖與人性」二者完美結合,異形的回歸是為了強化人對於未來人類的思考,而非單單的展示,這些新物種是載具?還是寄生者?可以觀察諾亞透過大量的二元論證去加深《異形:地球》的深度,最後引發觀眾去思考,什麼才是最可怕的?未知?還是創造它的人類本身?

《異形:地球》不僅轉變了演出舞台,將故事拉近人類生活的範圍,更透過多樣新物種的加入,重塑了恐懼感官的層次,並透過怪物與混合人的衝突,探問人性、科技與倫理的邊界,為這部經典宇宙注入新的衝擊。


除了全新的怪物,《異形:地球》針對機器、生命、宿主、寄生有著有趣的探討。


無所畏懼,FX 系列作品都在 Disney+

從艾美獎常勝軍《幕府將軍》、《大熊餐廳》,再到 8 月剛剛上線的《異形:地球》,FX 在演算法的時代中,總是不疾不徐的推出優質作品,在穩固自身品牌之時,同時也能製作出兼具娛樂性的故事。

無論是史詩級的歷史鉅作、貼近人心的職場寫實,或是顫慄人心的科幻驚悚,FX 始終展現出對內容品質的執著與自信。它所打造的每一部作品,不僅在獎項上屢獲肯定,更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烙印。如今,透過 Disney+ 的串流平台,台灣觀眾能更便利地一次掌握這些國際矚目的佳作。當影視市場被大量內容淹沒時,FX 則以獨特的節奏與風格,證明好故事永遠不會被演算法取代,而會在時間中持續發光發熱。無所畏懼,這正是 FX 的精神。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