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訪問導演龔兆平之前,網路上對於他的資料少之又少,然而有一篇關於他 2008 年獲得全球華語大學生影視獎最佳導演獎的文章中提到了他對於自己作品的想像,「希望將來可以衝破香港電影創作的套路,進行更多天馬行空的創作,例如拍攝科幻片等」,沒想 17 年後,他的首部電影真的沒有選擇警匪、動作等香港既有電影題材,反而選擇了一個帶有科幻色彩的愛情作品《他年她日》,找來了許光漢與袁澧林主演,張艾嘉製作以及共同擔任編劇,而這部片為何跟週末夜現場(SNL, Saturday Night Live)有所關係?只能說,所有的電影都是由一個微小的概念誕生的。
當初寫這劇本的靈感來源?以及實際撰寫的過程中有碰到什麼困難?
因為我平常睡前會看一些無聊的 YouTube 影片放鬆一下,有一天就看到了一個短劇,內容就是在一個學校,就是他們走到學校的走廊全部的人都會變成慢動作,他就是有點惡搞好萊塢那種高中電影男女主角走在走廊通常會很帥氣但搭配慢動作,那時候就覺得,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兩種不同的時間、但是在同一個地方會是怎樣? 當時也有想過是不是用在警匪片,但後來想,如果我要用這個設定的話,它必須是要講述一段關係,再來就是覺得,愛情關係也挺好的,最後就想到了如果是一個男生,喜歡一個女生,他用了一輩子去喜歡這個女生,但對於這女生而言只是一陣子而已,就是一輩子 vs 一陣子。
當然這個想法也只是放在自己的心中,沒有想要立刻寫出來;不過那時候接到了張姐的電話,找我一起做薪火相傳的計畫,問我有沒有什麼故事想要拍,當時我就覺得這個故事是不是蠻適合我跟張姐一起去做?當然我也需要一些建議跟協助,加上那時候我也沒什麼故事可以交就是了,就把這個故事給了張姐,也會怕會不會被張姐拒絕,如果被拒絕我就再想新的故事,結果張姐第一次聽到就說 OK 了。
但一開始他覺得我寫得太過真實,他希望我可以讓他動漫一點,甚至是奇幻一點,後來就針對張姐的建議,慢慢去修整整個故事。這故事困難的地方在於,其實這是一個人物傳記,就是薯仔的一生,我的挑戰在於該如何把他的一生,濃縮在不到兩小時的電影篇幅裡面,我希望最後不要變成一個很套路的愛情片,另外花了一點時間去思考的是,為什麼世界會變成這樣?為什麼我要用這個概念?它是不是單純是一個背景?我有沒有需要利用這個世界去表達我對這世界的一些想法?第一稿真的就是背景介紹,就是香港跟九龍,一個時間快一點,一個時間慢一點,再來就是真的去思考如果真實世界真的有這理論的話,會發生什麼事呢?就想到,如果我是一個老闆的話,我一定把我所有的生產力搬到對面,當時間也變成一個資源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去利用他,一旦涉及到這件事,所有的議題就會被帶出來了,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梳理成現在這個故事。
(編按:根據張姐的說法,其實導演提到的影片就是出自 SNL 2013 年上傳的影片《Principal Frye: Prom》)
《他年她日》講述了一段有著顯著時間差的愛情故事。(甲上娛樂)
過去你曾經說,希望可以打破香港電影的框架,進行更多天馬行空的創作,想問在《他年她日》之前就一直鎖定奇幻類的作品題材嗎?還是中間有其他的想法?
首先我覺得你很厲害,你居然有找到那篇,那個好像是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好厲害啊,我自己其實前陣子也有看到這個報導,有點意外自己以前居然說過這種話,我那時候說 30 歲希望能拍第一部電影,現在都已經 40 歲了,不過我沒有一直覺得自己應該要拍一個科幻電影,真的沒有,其實後來做的副導演、真正走進這個工業之後,奇幻這件事早就放下了,因為我有一段日子都是參與警匪動作片,反倒是那時候覺得自己第一部長片是不是還是會拍這種東西?當然,香港的電影環境一直在變,對這些想法的執著程度也少了一些,其實我是真的很想要拍一個喜劇的,不過一切都是機運,我後來也有把那篇文章訪問給張姐看,跟他說沒想到過了這麼多年,想的東西也還是差不多,也許我骨子裡還是有這個想法吧,只能說你真的很厲害,是唯一一個找到這個的。
龔兆平的首部電影題材與他 17 年前所說的話不謀而合。
與張姐合作的過程與感想?
我畢業的時候,我拿了我的畢業製作去參加了一個比賽,剛好張姐是那個比賽的評審,我也在那個比賽勝出了,我就是在那個比賽認識了張姐,之後我們彼此也有保持聯繫,之後她手上的一些項目她也會找我一起參與,比如說《華麗上班族》,因為當時我的畢業製作是拍了一個音樂劇,剛好張姐想要把她的舞台劇改編成電影,也想要用音樂劇的方式呈現,所以他也有找我去幫忙,她自己的電影也有找我去當副導演,只能說張姐這幾年都不斷的給我機會,只能說我自己不爭氣,都覺得慢慢來慢慢來,真的一直到了薪火相傳這個計畫,她發了一條簡訊給我,跟我說,她等我做導演已經夠久了,這次有這樣的機會,我們就不要浪費時間吧,那時候真的是非常感動的。
合作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張姐真的也是一名很厲害的監製,她提供的協助是全方位的,例如從一開始她就點出盲點,這個故事本來是比較真實的背景,劇本方面也是,我是一個很理性的人,但張姐在這故事加了很多感性的層面,不然我覺得所寫出來的所有東西都很邏輯,可能就會不好看。拍攝的時候,張姐不太會干涉我怎麼拍,但是她會在旁邊留意跟提點,例如有一場拍完之後,她看了毛片覺得這一場真的還不行,就叫劇組說,趁大家都還沒離開這場景的時候必須要立刻重拍,就算超時也要重拍,有的時候監製因為控制預算的關係會覺得不能超時,但張姐反而會在我不敢的時候堅持。例如說要搭薯仔那個房子,這個決定對我們而言的預算是有點緊張的,主要是文老師(該片美術指導文念中)也是建議要搭景,這時候張姐就說這預算她來負責,她認為該花的錢就要花。
《他年她日》打造了一個架空世界,一些場景也都是親自由劇組搭建。
長年區與優日區有著截然不同的美術風格,導演如何呈現兩者之間的區別?佈景搭建上碰到什麼樣的挑戰?
在思考兩個世界質感的時候,同時也會去思考兩個世界的生活,還有那些人的情感會是怎樣,長年區的生活雖然比較困難,但表達情感上是非常直接的,優日區的話就是比較壓抑,雖然他們的生活條件更好,但人與人之間比較冷漠,想法上也會更加理性一些,所以他們就會比較單調、沉悶,另外一邊就會比較豐富一些。
我覺得最困難的地方是在於要在香港找到這些地方真的很不容易,後來剪完之後也會回去思考這件事:為什麼當初覺得可以在香港拍?真的不知道是基於什麼想法覺得這件事可以做到?因為最後真的會覺得很感恩談到那些拍攝的場景,比如說我們借到一個油庫,也是製片有一天跟我說們我們有機會談成,但跟我說叫我先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可以先去看看,看了之後我就求製片,拜託他一定要談成(笑),不在這邊拍我真的想不到我還可以在哪邊拍了,然後小鴿子的基地原先只是想要在一個普通的工廠裡面,不過因為我們也回去找一些香港的秘景,後來就找到了這個下水道,我們就先偷偷下去看一下,看完之後也是超喜歡,去求製片組幫我們去談成。製片組之前有找一些類似防空洞的遺跡,不過我們的方向並不是遺跡,我希望那個地方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也是合理的,加上那個地方還有很多大自然的元素,它的牆壁上還有一些青苔,地上有一些落葉,甚至還有自然光,讓整個環境充滿了生命力,我當時覺得如果這個地方可以讓薯仔跟安琪去滋生他們的感情的話,會很棒。
龔兆平為了找到最適合的場景可以說是歷經千辛萬苦。(甲上娛樂)
首部長片就有大量的特效鏡頭,可否聊聊如何達到你心目中的特效品質?以及後製的過程?
我們很早就找了這一次的視覺特效指導林洪峯,基本上他們做出來的品質是完全不用擔心的,《九龍城寨》啊,《梅艷芳》啊,應該說林洪峯在我入行拍的第一部電影他就在做視覺特效了,我們合作了很多年,一直都是朋友,不過我們這次的預算也有限,不過他真的是非常支持我們,第一是,他也很喜歡這個故事,因為他自己也說他做太多警匪的作品了,也想要做一些新的嘗試,像是市容的打造,我們沒有做太多細緻完整的市容,不過可以從一些背景觀察到這個世界的樣貌,甚至是有一些空景我們是真的找一些工業區的空景,我們放比較多的特效可能三場重力牆的鏡頭。應該說,我一開始也不太敢要求太多的特效鏡頭,反倒是他說:誒這個我做給你!我這個做多一顆鏡頭,所以真的很感謝特效指導,他真的非常投入這個項目,所以就算是後期的時候他也會一起來看,在他時間與能力允許的情況下,能不能再多做一些,讓這件事變得最好。
薪火相傳計畫對現在創作者的幫助是什麼?你有什麼鼓勵他們的話?
首先,當然是我有機會被看見,其實張姐那時候找我的時候,我已經當了一段時間的副導演,會覺得,我是不是也該當導演了?可能我自己也是一個慢慢來的人,不過張姐...我覺得她是一個行動力非常強的人,也是因為她的行動力,逼自己不斷的前進,也讓大家知道有一個這樣的人,在業界也一段日子了,如果你們要找導演的話,也可以考慮一下我。至於我能夠給現在的創作者說什麼話,可能有點籠統的說,就一起努力吧。當然我沒有一個位置可以講什麼建議,對於我而言,可能除了一起努力之外,保持耐心吧,我覺得拍電影是一件很需要耐心的事情,你可能有一個想法,到要把這個想法拍成電影,可能需要好幾年。我前陣子,有一天洗完澡坐在沙發看著 YouTube,覺得,哇一個想法最後變成電影,然後許多光漢的紛絲從世界各地來看這部片,很神奇啊這段旅程。
現在環境越來越困難,我也不知道自己下一部電影是什麼,之前很多香港新導演交出了他的第一部電影,不過他的下一部電影卻是好幾年之後了,我也做好的這個心理準備,所以,如果你喜歡,同時也想要做這件事的話,就一起努力吧。
龔兆平:「我覺得拍電影是一件很需要耐心的事情,你可能有一個想法,到要把這個想法拍成電影,可能需要好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