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莉莎白歐森(Elizabeth Olsen)過去在漫威宇宙出色的表演,讓不少觀眾以為她的生涯就是伴隨著緋紅女巫而生,不過從 2011 年的《迷懵夢寐》(Martha Marcy May Marlene)開始,伊莉莎白就樂於在獨立電影與藝術電影作品中展現她多元的魅力,近日在接受 Instyle 專訪時,她提到了她對於獨立電影與串流平台的觀察與取捨。
「如果一部電影是獨立製作,然後最後賣給串流,我可以理解,但我不想要拍攝一部以串流平台為終極目標的作品。」對歐森而言,這更貼近精神層面的選擇,「我認為人們作為一個群體聚在一起、可以看到其他人、在一個空間相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這也是我喜歡運動比賽的原因,我認為人們因為一件喜歡的事情聚在一起,會產生很大的力量。」
疫情產生的改變可以說是全面性的,不單單只是製作端的轉移、觀眾觀影習慣的改變,甚至演員在工作上也出現劇烈的變化,「我們現在甚至不親自面試了。」歐森說。過去幾年,在許多訪問中我們可以發現,不只是好萊塢,全世界的劇組選角都會使用線上方式,此舉當然省去了很多時間成本,不過也喪失了人與人面對面溝通的溫度。
當人們開始降低真實世界的互動,進而轉向網路上的活動時,對於在聚光燈下生存的藝人而言,就有可能承受強度更高的關注;幾年前歐森決定暫別社群網站,然而自此之後她就再也沒有回來了,「如果你把自己暴露在那邊,人們就會覺得你希望他們進來,對我而言,我並不希望大家這麼了解我的個性,或者把我當成每個月會在 Instagram 上傳一些搞笑的影片的人。我不希望人們透過 Instagram 把我與某個品牌連結起來。」歐森談到,「我希望人們能夠透過電影、角色去認識我這個人,當然現在有一些人能夠兩者兼得,所以我也不是說不活躍於網路,但同時又是一名優秀的演員,就只是...我不知道如何在公眾場合展現出表演力的自己,而且我也不想這麼做。」
2023 年的時候,歐森曾經表示渴望在緋紅女巫外嘗試更多角色,「我真心覺得我需要建立其他的形象來達到一個演員的平衡,我現在真的很想要拍電影,我希望這些角色未來能在某個狀態下走到一起,所以,對,這是我現在需要的,我需要演出其他的角色,單靠一個角色都壽命有限。」
不過在這篇訪問中,歐森回憶到參與慢威作品帶給她快樂的經驗,「拍電影讓人愉悅,同時很好笑,甚至荒唐,我們就像是一群成年人在遊樂場玩耍,我們飛翔、從手中射出一些東西,過去 10 年我不斷地回歸這個角色,放下她很好,不過我也會馬上想念她,希望再次飾演她,這種感覺很棒,如果有機會我會馬上再次回歸。」
「漫威就像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社群,以及一份工作,這非常難得。」歐森繼續談到漫威,「瘋狂的攝影機運動,特技、特效、視覺效果、這些都實質的發生著,這需要大量的協調工作,片場有成白上千的人,能夠和一群人朝著一個目標邁進是一件具有力量的事。」這樣的力量帶給了她知名度,讓她能夠參與更多早期出道時的獨立、藝術類別的作品,「這給了我經濟上的保障,允許我可以做出選擇,它帶給了我價值,在我參與獨立製片的時候非常有用。」
過去伊莉莎白歐森的某些言論,會讓人覺得她是否是站在「反漫威立場」的演員,然而這樣的二分法本來就不太適合套用在這類的議題上,對歐森而言,參與漫威讓她學習到了如何在大型製作中與工作人員們相處、一同製造出令人激賞的作品,不過另一方面,她也需要透過更多的角色去拓展自己的戲路、活化本身的靈魂,兩者確實從不一樣;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結束鋼鐵人的角色之後,隨即參與了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奧本海默》(Oppenheimer),也馬上就拿下了奧斯卡獎,只能說,演員的樣貌與職涯本來就有很多目標,在選擇的過程中如何展現出自己的價值,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完整專訪:In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