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樹》:生命、死亡、救贖

2011/08/25|專欄評論
by hypesphere
從蛋堡的《少年維持著煩惱》、at17的《給十年後的我》,到最後萬芳的《我們不是永遠都那麼勇敢》,我們都偷偷的與歲月競爭、和時間抗衡、同生命殞落,我們開心、難過、徬徨、忌妒、勇敢、質疑著我們呼的每一口氣息,反思著每一口我們吐出的穢氣。我們每一個思緒、情感,都在我們人生的每分每秒中掙扎、對立,我們追求解答、找尋救贖,最後我們無畏自我的渺小而天真的放大了自己的重要,使得「與天的連結」消逝,相對的我們孤立、無助,而自我生命的終點,在於天、在於地、在於宇宙、在於全部。

 

Terrance Malick整整一個小時美輪美奐的「螢幕保護程式」的演進畫面安排,是充滿意義的;它不僅僅是新的電影符號傳遞手法,更如同與萬物連結的重量,緊緊交織在每個影像中,這是不停的探究、焠鍊出來的創作菁華,突顯我們的極度渺小、極度龐大、極度輕視以及極度重要。

 

《The Tree of Life》跟井上雄彥的《浪人劍客》最後闡述的中心思想極為類似,道路的偏頗是人心的盲點,我們極大化物種的地位,但與萬物、宇宙相比,卻也猶如細菌般的渺小無謂,「上帝」是Malick選擇的「角色」,因為上帝活在我們心中,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因為其救贖在自我本身,不是宗教形體;這是「生命」與「自我」的對手戲,當路途走向「自私」,我們進步入黑暗,相對的當我們踏入「恩典」,之於上帝的光明,發自自我內心的救贖,才是與宇宙平起平坐的真理。

 

這不是一部電影,是在投射每個觀眾的一生。

 

得到生命、經歷死亡,掙扎、逃避,我們得知救贖。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