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你可能看不懂他們的電影但你必須知道他們的名字!當代10位最具影像創新的導演

2014/08/27|專題報導
by hsphere
電影發展已經超過一個世紀了,過程中透過科技的演變以及時代背景的熏陶,誕生了許許多多經典作品以及大師導演、編劇、攝影師...等等,但比起傳統藝術,電影始終是一個年經的藝術形態,換句話說它依舊擁有著無限可能等著創作者之於觀眾去發掘和探索,在好萊塢電影文化全球化霸權之下,多數觀眾以及習慣既定的類型電影,少數觀眾珍惜著藝術電影或是作者電影的養分,而或許「作者電影」在這世界上已經慢慢消失甚至早已不見,但一些導演的風格確保持著不斷創新的勇氣,taste of cinema列舉了10位當代最具影像創新的導演,一起來看看!
戴倫艾洛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

1998年以《死亡密碼》(Pi)在日舞影展獲得高度注目的戴倫艾洛諾夫斯基,歷年的作品像是不斷的在挑動、挑戰觀眾的神經,用不舒服的畫面、緊繃的配樂,營造角色外在與內心的掙扎、衝突,快速剪接建立故事的瑣碎和詭譎,2000年戴倫的第二部長片《噩夢輓歌》幾乎宣告了他在好萊塢獨樹一格的說故事技巧,扭曲的魚眼鏡頭和澎湃洶湧(或是兇猛)的克林特曼賽爾(Clint Mansell)配樂,震撼當時電影圈甚至影響了之後10年的電影創作。

Darren Aronofsky
保羅湯馬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

保羅湯馬斯安德森在1997年推出他的首部電影長片《不羈夜》(Boogie Nights)他才27歲,片中以獨特的角度重現美國70年代末至80年代的流行文化和情色工業,以及在《心靈角落》(Magnolia)透多多角去描繪中產階級的荒謬,更在《戀愛雞尾酒》(Punch Drunk Love)中由繁到簡,講了一個清淡卻深刻的愛情故事,他也憑著此片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你也可以從這兩部作品知道保羅在影像上的多變和勇於嘗試,近期的《黑金企業》(There Will Be Blood)和《世紀教主》更是用了不一樣的影像節奏與之前期作品作出區分,也期待即將登場的《性本惡》(Inherent Vice)保羅將給予我們什麼樣不同的觀點。

Paul Thomas Anderson and Dainel Day-Lewis
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

不僅電影語言,本身也活像個行動藝術的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絕對也是當今玩弄電影的佼佼者,要說玩弄有點言重,不過拉斯馮提爾確實是將電影當作自己的遊樂園,有時詼諧有時嚴肅傳遞了他想要述說的深度議題;從「歐洲三部曲」中的《犯罪份子》,到以偽紀錄片解構電影技術的《瘟疫》,以及透過遠景、近景疊映挑戰電影可能性的《歐洲特快車》,這些電影都探討了戰後歐洲的社會地位和理想主義者的天真行為。

不論是之後的「金心三部曲」、「美國三部曲」以至近期的「憂鬱三部曲」,拉斯馮提爾都在挑戰電影可以觸及的議題極限,包括了女性主義、女權思維、美國愛國主義或是反基督...等等,都證明了在拉斯馮提爾的電影中,只有赤裸、隱晦的真相,沒有迂迴躊躇的虛假。

016c31e58de14aa4b5aafab9b631f87a_Lars
加斯帕諾埃(Gaspar Noé)

因為拍了一部「十大禁片」《不可逆轉》(Irréversible)而在台灣聞名的加斯帕諾埃絕對也是你必須「嘗試」觀看的電影導演,利用攝影機的激烈運動,挑戰觀眾對於電影的「容忍度」,2009年的《嗑到荼蘼》(Enter the Void)更是在開頭字卡就要你眼花撩亂、癲癇發作,但卻也隨著第一人稱的視角,體會到生命的短暫與絢爛,幾乎與死亡共存的美麗。

Gaspar-Noé
尚恩克羅斯(Shane Carruth)

2004年僅僅以不到1萬美金成本拍攝的《Primer》就足以讓尚恩克羅斯進入這份名單當中,不過誰知道2013年《逆流色彩》(Upstream Color)更是以詩意的畫面和敘事,串起看似鬆散無關的劇情;本片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部分:隨機綁架、偷取財物的竊盜者,採集大自然聲音的豬圈主人(採樣者)、以及活在茫然世界中的男女主角Jeff 與Kris。隨著令人不安的配樂、難以下嚥的畫面敘述、毫無意義的重複動作與台詞,所有人、事、物看起來好像沒有直接的關聯,其實卻一環扣著一環,互相重疊。Jeff 與Kris 踩著分不清你我的回憶,似是而非的迷離幻覺,伴隨著若有似無的大自然咆嘯,一起帶領我們追溯了這一切假像的源頭。

觀看尚恩的電影作品,盡量不要用力的去思考「邏輯性」,而是要放下既定的觀影經驗(能力),體驗全新的敘事方式,會更加進入他獨特的電影符號語言中。

ff_carruth_large
卡洛斯雷卡達斯(Carlos Reygadas)

身為當今墨西哥最著名的導演之一,卡洛斯僅僅以四部電影就深得國際影壇的注目及喜愛,2005年的《天堂煉獄》(Battle in Heaven)中赤裸的性愛橋段卻隱喻了強烈的人性議題與社會問題,我相信2007年的《寂靜之光》讓他進入到這份名單之中,以驚豔壯闊的長鏡頭開場,拉丁美洲少數名族為故事主軸,傳遞出大自然、宗教、人性與社會制度的權衡探究,是當今電影創作者中少數勇敢誠實面對影像和議題的導演。

Carlos-Reygadas
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

透過他獨特的影像風格和色彩配置,魏斯安德森早已經成為當代電影導演的翹楚,幾乎達到強迫症的置中構圖在他每一部電影中都不斷透過攝影機的精彩運動呈現無與倫比的美妙設定,詼諧幽默的對白中卻可以暗藏嚴肅議題,甚至穿插令人意外驚恐的血腥,都是魏斯安德森不可取代也無法模仿的符號。

wes-anderson-2
尼可拉斯溫丁黑芬(Nicolas Winding Refn)

擔任今年坎城影展評審團之一的尼可拉斯溫丁黑芬絕對絕對也是站在一個「創新」位置的導演,與湯姆哈迪(Tom Hardy)合作的《Broson》將殘忍罪犯塑造成滑稽小丑,《血染天堂路》(Valhalla Rising)用了極端的色彩差異和血腥暴力拍攝了一個怪異時空的公路電影,總是用獨特的觀點和手法描述不相干的電影主提的尼可拉斯終於在《落日車神》(Drive)中獲得了注目,以洛杉磯這個大城市為舞台,描述一個浪漫且俠義的童話故事,不過也終於在《罪無可赦》(Only God Forgives)中玩過頭。

kds kds FRANCE-FILM-FESTIVAL-CANNES
史蒂夫麥昆(Steve McQueen)

影像藝術家出身的史蒂夫麥昆對於影像的拿捏本來就不同於學院派的電影導演,曾經來台參加雙年展的史蒂夫以強烈、濃郁的劇情、畫面、表演與觀眾對話,2008年的《飢餓》(Hunger)用角色身體來突破內心困境,到了2011年的《性愛成癮的男人》(Shame)反而用角色身體來束縛自己,「身體」對於史蒂夫來說是他電影符號中最有力量的工具,一直到了2013年的《自由之心》終於以強而有力的題材獲得了影藝學院的青睞,期待史蒂夫之後的作品會對電影擦出什麼樣的激辯(畸變)與火花。

Steve McQueen
史派克瓊斯(Spike Jonze)

從《變腦》(Being John Malkovich)的跳躍想像和打破真實、電影世界的設定,到《蘭花賊》(Adaptation)將這個技巧成熟運用在角色文本的混合上,史派克瓊斯絕對是好萊塢目前最敢寫(編劇)也最敢導的導演之一,而在打造《野獸冒險樂園》(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的童話世界後,史派克創造了2000年後的愛情經典電影《雲端情人》(Her),這部電影在影像、世界觀、人物表演、故事、配樂上都極為天才且完美配合,以內斂卻感動的情節觸動觀眾,將虛擬(未來)與真實(現在)的二元述說的淺顯易懂,更在後悔與放下中做出了完美的結論,作為一個曾經拍攝滑板影片導演的史派克瓊斯來說,似乎有更多值得挖掘的想法等待他嘗試!

spike-jonze-her-1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