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為什麼我們不該過於研究《星際效應》的科學理論漏洞?也許你該聽聽諾蘭怎麼說

2014/11/13|專欄評論
by hsphere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上週全球上映,雖然全球依舊開出了非常驚人的破億票房,但在北美本土卻輸給了迪士尼的全新動畫電影《大英雄天團》(Big Hero 6),讓人不禁想像電影當中的深奧理論,是否阻礙了一些觀眾的觀影樂趣?當然如同《全面啟動》(Inception)當年上映後的盛況,影迷開始研究片中的劇情內容、時空穿越的情節邏輯,甚至開始揭露科學理論的漏洞;但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早在上映之前接受娛樂周刊的訪問時就預料到了這點:
「這是我第一次拍攝一部將由觀眾的親身經歷來主導的電影,也許你們會認為這部片和黑暗騎士三部曲是相同的東西,但其實不是,那些作品需要依賴演員的表演,《星際效應》不同,如同《2001太空漫游》一樣,你不只是透過角色來體驗這部電影,你同樣也深陷其中。」

《星際效應》被多數的媒體譽為是諾蘭最具情感的作品,但也不得不說也許也是諾蘭缺點最明顯的作品,畢竟你要用人類未知的知識與為踏入的領域去呈現完美的說服力是非常困難的,但電影並不是探索頻道、教學素材或是理論影片,電影擁有著更多的想像空間、更多元的故事延伸,尤其是《星際效應》之於一部電影,更像是一段旅程,身為觀眾我們該用什麼樣的心態進入電影,最終再進入自己的故事;這部片不會是看過影評、文章、分析就會變好看的作品,它確實是一部隨著不一樣的觀眾、有著不一樣的故事而淬煉出不一樣的感動的電影。劇情中的理論缺點、優點都不會讓你的旅程有所阻礙,所以,真的如諾蘭所說,放下片中角色的認知,讓自己深陷其中吧。

So What?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