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極限之下才能找到自由:專訪《很久沒有敬我了妳》導演吳米森

2015/01/27|焦點人物
by JeanLin
在2010年轟動國家音樂廳的原住民音樂劇《很久沒有敬我了妳》改編同名電影在2013年以高雄電影節開幕片首次在大銀幕曝光,今年終於要正式上映,藉此機會也邀請到電影導演吳米森接受我們的專訪。有別於一般觀眾認知,是先有音樂劇才翻拍成電影,導演說其實一開始就是同步進行的一個計畫,給予電影和音樂劇全新的形式,電影不只是在院線上映,而音樂劇也不只是普通的音樂劇,同樣有戲劇內容、交響樂伴奏,更是包含了電影元素的「電影音樂劇」。

[caption id="attachment_43846" align="alignleft" width="333"]很久沒有敬我了妳劇照09 安歆澐飾演部落小學老師在音樂廳演奏途中在觀眾席一鳴驚人的快閃演唱[/caption]

起初的想法是要拍一部電影在國家音樂廳放映,並且同步有交響樂表演、真人現場演出等,但最後也因種種因素作罷,最後就成了電影音樂劇。而這電影音樂劇也非一般我們所看到的以音樂為主,而是以影像主導現場演出,同時真正的電影也同步在進行,所以其實兩者並沒有誰改編誰,而是像雙胞胎一樣的關係。然而在電影音樂劇率先完成後,本來決定要再做一部更完整的電影,更打算要完全脫離音樂劇的表現,有完全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片名等等,但最後還是考慮到這是一個雙胞胎計畫,不可能完全的清楚切割,因此還是回到原本的精神,從中重新找出最質樸的部分。

這次在《很久有沒有敬我了妳》裡面,不管是一開始的電影音樂劇或是最後完成的電影,除了導演之外,另外一個很重要的組成就是角頭音樂。角頭音樂多年來專注在獨立音樂的發揚光大,其中相當著名的就是來自原住民朋友最純粹的聲音。而這部電影也包含了許多原住民的生活、音樂等元素。不過導演則說,不要因為這樣就把這部電影只侷限在探討原住民議題上,而是所有在這塊土地上生存的人的命運與交流。把鏡頭聚焦在他們身上,不只是要解決原住民的個別問題,也不需要特別嚴肅或是僵化的來討論。

[caption id="attachment_43847" align="alignright" width="333"]很久沒有敬我了妳劇照01 侑紀飾演樂團主席指導原住民小朋友歌唱[/caption]

除了觀眾都相當熟悉的原住民音樂人胡德夫、紀曉君、昊恩、南王姐妹花等等,更有許多來自部落的朋友們一起演出。這樣的卡司雖然無法跟市面上許多主打的星光卡司大片來互相比擬,不過導演也說了,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沒有人是真正的素人,因為網路普及,現在人人都是自己的明星。如果硬要定位素人的話,那可能是指沒有大銀幕演出的經驗。當然也因為許多製作上的因素、資金限制,但是也正因為在這樣的限制框架中,才能找到自由的發展空間,因為南王部落的人民個個都是大明星。另一方面,要將音樂劇帶給觀眾的感動原封不動搬到大銀幕上,也是相當困難的事情,因為沒有東西可以取代真實的感受。越是虛擬化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就更顯重要。在電影裡面,沒辦法複製當下的經驗,只好往上游尋找演員們的真實生活經歷。

如果是熟悉導演的觀眾朋友,可能會覺得這次新作品跟先前的作品風格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導演也解釋說,他的作品會被認為極具實驗性或是藝術性,是因為我們都習慣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一件事情。假使他今天是南美洲導演、歐洲導演,觀眾還會覺得他的作品很特別甚至是很怪嗎?導演也舉例說明,有朋友在看完《很久沒有敬我了妳》之後,覺得飾演女主角封或芸的日本女演員侑紀中文講得很標準,不過導演透露,侑紀的中文不可能不標準,因為那是台灣人配音的,但是我們會因為認知上知道她是日本人,而下意識的去放大這樣的事情。

[caption id="attachment_43848" align="alignleft" width="333"]很久沒有敬我了妳劇照06 音樂是來自我們每個人心中最純粹的聲音[/caption]

導演也承認,從《起毛球了》、《給我一隻貓》、《松鼠自殺事件》到這次的《很久沒有敬我了妳》,確實在風格上有所轉變,但實質上並沒有真的那麼不一樣。而這樣的轉變或許也跟合作對象更廣闊有關係,先前只專注在藝術性的發展,或許真的會跟觀眾形成距離。而這次跟擔任製片的角頭音樂張四十三合作,某種程度上也覺得以兩廳院為主題發展是相當具有藝術性質的。更有熟人看完電影後告訴導演他終於妥協了,不過導演則說明,他並沒有妥協。他沒有為了票房等商業利益不擇手段,也沒有在故事內容中放進一些刻意捏造的劇情、笑料等,他並不覺得有委屈而妥協的感覺。然而風格或是形式的轉變其實都只是我們看事情的一種表面,重要的還是在其內在的精神性。導演也說,他在創作《很久沒有敬我了妳》的內在精神和態度都沒有改變。

雖然如此,導演也認同自己的作品在台灣電影市場中的位置是非常邊緣的。而邊緣或是主流都只是一時之間的事,那是命運造時勢。而位處邊緣不代表不重要或是另類,反而更能夠展示在市場中較少被聽到的聲音。然而諷刺的是,這些這些較沒有機會展現的反而是多數人的聲音。能不被主流價值所牽絆、跨界影響,將更多的聲音串連起來才是在站在邊緣上更重要的目標。而電影是展現思想的一種工具,如果只是為了票房利益而形成的主流價值那會是非常不堪一擊的。而在台灣的不管是觀眾也好,製作電影相關的產業人士也好,都得要好好思考我們需不需要有屬於自己的電影?或是什麼樣子的電影?了解之後才會知道我們真正要做的是什麼。

 

訪問/Chris

撰稿/Jean

攝影/阿寶

劇照/牽猴子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