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ver專欄 / 《愛,不散》:從平凡看見真摯情感

2015/02/01|
by OLIVER

《愛,不散》毫無疑問的是艾拉薩科斯導演生涯的集大成之作,即使去年有眾多優秀的同志電影,《愛,不散》依然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一部,延續著前作《為你流的淚》的寫實風格,縝密鋪排的劇本與行雲流水的情感流動,在家族情感與人際交流的刻劃,有如同志版的《東京物語》加上《分居風暴》、《橫道世之介》。從艾拉薩科斯的創作光譜來看,《愛,不散》可以說是集合了他過去所有作品的優秀之處,有著《少年情狂》從同志、血統、種族講述的差異性;《藍色的四十道陰影》異鄉人的漂泊感;《第四者》無是非對錯的愛情觀;《為你流的淚》中近乎宿命論的寫實情感,全都結合到了《愛,不散》


艾拉薩科斯最讓人敬佩的是他總是能夠在平凡真實、生活化的情感中,鋪排出精密的劇情推演,每個情節與事件都看似微不足道,生活化到有如瑣事,卻能用這些生活化堆疊出一個不可逆轉的宿命結局,有如阿斯哈法哈蒂的精密手法,令人驚嘆不已。從主角班與喬治的被迫分居到片尾在地鐵站的分離,甚至是牆面掛畫與生活擺飾,都是如此的平凡而貼近生活,電影的真實建立在低戲劇性,片中幾乎沒有激烈的衝突或是高潮戲,即使生活面對種種不如意,也沒有過於激動的戲劇表現,甚至是班發生意外時,也巧妙的迴避殘酷的畫面,似乎對感情與故事的寬容厚實是導演核心不變的價值觀,從過去作品中都更可以發現導演對異鄉人的關懷與禁忌戀情的包容。寬厚溫順的風格,也成為了他作品漸趨成熟的重要元素,自《為你流的淚》開展出來的寫實風格,終於在《愛,不散》中完成了更趨成熟大度的風格建立。


《為你流的淚》的生活感來自於情侶的生活細節,半自傳色彩的電影頗有私電影的情懷,到《愛,不散》則是用更巨觀的角度來切入生活感的營造,生活感的營造使得他片中的主角顯得平凡親近,同志身分在電影中變得不具有特殊性,成了電影中自然不過的人情風景,就連因為同志婚姻而失去教職的事件發生,雖有輕微的批判,卻沒有大張旗鼓的在這個充滿戲劇表現機會的議題上打轉,明顯可以發現,導演刻意淡化的同志色彩,讓導演對同志族群的擁抱,擴大成為對所有弱勢與非主流的關懷。


時間與回憶是電影動人之處,特別喜歡《愛,不散》用繪畫講述電影本質與回憶的手法,主角班用畫筆記憶生命中的人事物,也畫下了孫輩的青春期男孩喬伊的叛逆與不成熟,喬伊在片末對未完成畫作的評語,道盡了畫與回憶的關係,畫本身不見得價值連城,若沒有回憶增色也就不過是一幅畫,而這也是電影與回憶的關係,這些已經無從訴說的回憶,讓《愛,不散》像是對電影的一封情書。

相關新聞

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