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是莊周還是蝴蝶?10 部有關夢境的經典電影

2015/03/25|專題報導
by seboxhong
文/ Sebox Hong

電影介於藝術與商業之間,扮演著非常奇特的角色,而當喬治梅里葉(Georges Méliès)利用停機再拍的技巧,在大銀幕上變魔術後,便開始了電影多元的可能性。而電影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他的構造非常類似我們的夢境,我們不知道夢從何處開始,也不知道電影開始之前的故事究竟是什麼,而夢境就是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片段,解構後重新拼裝的產物,同時與個人的潛意識、內心情緒、壓力有關,電影同樣是集結了不同的元素,經過「蒙太奇」後才得到被導演賦予的意義。兩個如此有趣的元素若結合在一起,更能夠讓我們深入探討兩者間的有趣的關係,今天要來介紹幾部有關夢境的電影。(注意以下內容有劇情透漏,請斟酌觀賞
《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The Cabinet Of Dr.Caligari)

卡里加里博士正在進行一項實驗,要催眠別人同時讓他們在夢中,清楚的感受到最可怕的撒旦,他宣稱撒旦可以回答任何問題,卻也因此讓一個人被謀殺,一段追捕殺人犯的旅程開始。這是1920年代,德國表現主義電影最具代表性的一部電影,在無聲電影及有限的拍攝技術下,翻玩舞台劇形式的誇張表演,運用大反差的光影效果製造出詭異風格,怪誕的表現方式讓他成為電影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電影,也成為後來西方恐怖片的始祖。

gabinetedrcaligari6
《安達魯之犬》(Un Chien andalou)

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Salvador Dalí)之作,與路易斯布紐爾(Luis Buñuel)合作,將超現實主義的不合理拼貼發揮極致。片頭剛開始就是男主角抬頭仰望天空,看到夜空中烏雲飄過蓋住月亮,下一個鏡頭跳接到一個人手持剃刀橫向割破一個女子的眼球,鏡頭上是眼球破裂的特寫。看似將兩個毫不相關的物體拉扯在一起,但以畫面符號象徵帶出次文本含意,烏雲蓋過月亮與刀割過眼球互相呼應,象徵男性的閹割情結。

而高象徵性的圖像不僅僅是實驗電影與超現實主義結合的產物,多數的場景據布紐爾所說,是來自他混亂的夢境。將心理學討論的夢的解析、超現實主義與電影如此像夢媒介結合,《安達魯西亞之犬》可以說是走在電影發展的非常尖端。

bunuel_luis-un_chien_andalou_1
《意亂情迷》(Spellbound)

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1945年的作品,最著名的場景就是劇中精神病院院長的夢境,由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設計,故事討論一個精神病院中的解離性失憶患者,認為自己是殺人兇手,透過精神與夢的解析,找出真正的殺人犯。希區考克在處理精神解析的同時,著墨於超現實的夢境與幻象,這也是精神疾病研究者非常著迷的部分。

這部電影由當時的紅牌明星英格麗柏格曼(Ingrid Bergman)與葛雷哥萊畢克(Gregory Peck)主演,觀眾除了從他們精湛的演技詮釋文本的懸疑外,也從跳躍的蒙太奇畫面安排看到電影的不同面相,可以說是希區考克早期非常實驗性的作品。

spellbound-movie-image

《8又2分之1》(8 ½)

義大利大導演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在《生活的甜蜜》(La Dolce Vita)中,將義大利新寫實電影抽象化,而《8又2分之1》幾乎已經是意識流的抽象電影,他將自己相當私密的生活經驗注入這部電影,敘述一個失意的電影導演在面對電影製作時所遇到的困境與難關。電影中不斷穿插導演的幻想與真實,以大型的燈架、片場道具,烘托劇中的女明星的地位與華麗樣貌。而他對於女性的描繪就如同他在自傳《夢是唯一的真實》談到的一樣,食色性也,他認為慾望的本質都是相同的,食慾與性慾都不過是慾望的不同面相。

跳躍的劇情似乎也和劇中導演不停說的「我不知道我應該拍什麼」互相呼應,或是說這就是費里尼身為一個電影導演,對於電影製作的各個面,所承受的壓力與想要釋放自我的慾望的反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身為一個導演更能夠了解穿梭在現實與幻想之間的感受。

8_1_2_5-cannes-release-official-poster-honoring-fellini-s-8-1-2
《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

阿諾始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飾演的建築工人參加了植入記憶的虛擬冒險,簡單來說就是賣給一般人特殊的夢境,讓人們體驗不同虛擬幻象。阿諾看似因為身體的反應無法接受虛擬夢境,好像回到了現實生活,其實已經進入了一場奇幻的夢境。這樣的概念可以混淆夢境與現實,有些觀眾在觀影時就會開始思考劇情究竟是發生在夢裡或是真實,而電影中在阿諾上了火星尋找他夢裡的棕髮女子,不論是對於未來科技的描繪,或是外星球的設定都令人驚奇。最後一幕的強烈白光雖然沒有明確指出位置,但也暗喻了那個地方就是一開始的實驗室,而這一切都只是阿諾的一場夢。

totalrecall3
《全面啟動》(Inception)

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以進入潛意識來討論如何透過植入(Incept)改變人的想法這樣的概念,探討夢境的各種可能性。不論是夢中夢、主動式地改變夢境,以及最後的植入潛意識,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諾蘭透過空間、時間的超現實改變,來說明夢的再造性,儘管諾蘭引用了許多科學理論,還是有專家學者指出,他的概念是對的但細節仍有爭議。這部電影最有趣的地方就在於,這一切的安排在最後看來可以解釋為一場夢,而夢的構造與電影尤其相似,就像是諾蘭將電影解構後,套用在夢境上重新組裝,再將這些組裝的過程拍下來,製做成電影,不論在文本上或學術上都有相當強大的成就。

240d16d1
《盜夢偵探》(Paprika)

由日本作家筒井康隆執筆的科幻小說,《盜夢偵探》敘述一個精神科醫師,以自創的心理療法,從夢境中尋找患者潛意識裡最根本的病源,完全的根除病人的疾病。同樣回溯到佛洛依德所著作的「夢的解析」,同樣是夢中夢的題材,令人不禁聯想諾蘭的《全面啟動》靈感,是不是來自這部改編自小說的動畫電影。除了華麗的夢境場景外,此部動畫最令人稱讚的還有他的配樂,許多人都盛讚導演今敏與配樂師平澤進,就像宮崎駿和久石讓一樣的無懈可擊。

kon10639
《穆荷蘭大道》(Mulholland Drive)

這可能是大衛林區(David Lynch)最難解釋的劇情電影,以大量的夢境、幻想穿插現實,主觀鏡頭與特殊的夢幻場景,兩個多小時的篇幅內,導演使用了大量的象徵符號,似乎回到了符號學盛行六零年代的法國。而當我們拿英格瑪柏格曼(Ingmar Bergman)的電影《假面》(Persona)來比對時,可以發現《假面》中兩個女人的談論角色的性格與交換角色的戲碼,幾乎與《穆荷蘭大道》相同。大衛林區以華麗的夢境、幻想,讓人們以不同的角度解構這部電影,儘管觀眾可能需要多幾次的觀影才能摸出一些頭緒,但這樣的嘗試在電影史的發展中是不可或缺且令人敬佩的。

M dr.
《夢》(Dreams)

《夢》是日本大師黑澤明後期的作品,他將電影他的美學發揮到極致,而劇情圍繞在幾個主要的角色上,雨中的婚禮、迷失在末日後的男人,以及到歐洲尋找梵谷的旅程。這是一部如詩如畫的電影,同時也暗喻了人類疏於與大自然連結的失敗結果,儘管影像是如此的華麗、夢幻,黑澤明透過這部電影重新思考了人類真正所需。

DREAMS-024-1000121304Dreams-024
《駭客任務》(The Matrix)

華卓斯基姊弟(The Wachowskis)執導的《駭客任務》系列討論到包括宗教、玄學以及各式各樣的哲學理論,當基努里維(Keanu Reeve)飾演的安德森先生離開母體踏入真實世界,究竟是死亡還是重生?亦或是這一切只是一場夢?也有許多人以東方「莊周夢蝶」的角度討論《駭客任務》,莊周夢到自己成為蝴蝶,而開始質疑自己的本質究竟是莊周還是蝴蝶。在母體裡無趣生活著的安德森,會不會也只是夢到自己成為了救世主,打敗了無數的壞蛋機器人?這又同時可以討論到,當尼歐他們躺在通往母體的椅子上,就像《全面啟動》的人們進入夢境一樣,意識的行動與連結讓人們有更多無限可能,似乎就在暗示著,思想上的解放其實才是人類最後的終點。

CTZgpNc

相關新聞

留言區